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第二届中青年语言学者论坛在A

发布时间:2004-05-31浏览次数:242

    2004年5月28日至31日,由商务印书馆和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第二届中青年语言学者论坛在杭州西子湖畔金溪山庄举行。共有34名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中青年语言学者出席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到在海内外语言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语言学家、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评议委员戴庆厦、蒋绍愚、陆俭明、徐通锵先生(以拼音为序)。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会议论文集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次论坛的主题是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中青年语言学者论坛共分8场,前2场是入选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文库”中青年专辑的四部书稿的介绍和点评,后6场是应邀参加论坛的34位中青年学者的选题发言和讨论。在这次论坛上,老一辈语言学家对中青年学者提出了殷切期望。蒋绍愚先生认为,回顾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展望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我们面临着如何使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走向世界的问题。整个20世纪语言学受惠于普通语言学,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在受惠的同时也应该是施惠者,应该对普通语言学有所贡献。语言研究不能停留在材料搜罗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充分的理论思考和理论高度。21世纪我们的语言学研究应该拿到话语权。徐通锵先生则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指出,19世纪语言学的主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20世纪语言学的主流是语法研究,21世纪的语言学预计会向语义研究倾斜,在这方面,东方人的直觉性思维方式应该大有用武之地。这无疑增强了大家的信心。陆俭明先生则认为,语言研究不能有思维定势,要有突破,对前人、权威不要迷信,只有这样语言科学才能发展。戴庆厦先生提出在语言研究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保守,不提假设;二是没有事实根据乱假设。语言研究应该“谨慎假设,小心求证”。经过整整两天的发言和热烈讨论,本次论坛圆满结束。本次论坛学科门类齐全,注重研究方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有咨询、又有建议,老中青三代学者济济一堂,各有特色,其中年轻一辈显示了后生可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