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涌泉

发布时间:2006-03-02浏览次数:10975

 

姓名:张涌泉
部门:出土文献与汉字史研究室
学历:博士
主要学术经历及方向:近代汉语、敦煌学
 
简历:
  张涌泉,男,19561010日出生,浙江省义乌人。19821月杭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49月考入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生班,师从郭在贻教授研习训诂学,获硕士学位。19867月毕业留所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29月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师从项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410月提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1月至199612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博士后研究,合作教授裘锡圭先生。1997年初回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任教(1996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在学术界的职务有: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会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四川大学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先后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重点培养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并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中国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和高校青年教师奖;曾评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两次),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两次),胡绳青年学术奖、思勉原创奖,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多种奖励,两种古籍整理著作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当选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2006年、2010年两度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代表作有《汉语俗字研究》、《敦煌俗字研究》、《敦煌变文校注》(合作)、《汉语俗字丛考》、《旧学新知》、《敦煌经部文献合集》(主编)、《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张涌泉卷》、《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张涌泉敦煌文献论丛》、《敦煌写本文献学》(即出)等。
 
主要科研课题:
1、《中华字海》俗字条目补正,1996,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2、敦煌文献合集,1997,教育部高校古委会;
3、汉语俗字丛考,1998,国家社科基金;
4、敦煌文献校读释例,2000,浙江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5、敦煌文献语词大典,2000,教育部重大项目;
6、敦煌经部文献整理研究集成,2001,教育部重大项目;
7、敦煌文献校读释例,2001,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8、汉字俗字收集编码,2004,教育部语信司;
9、浙江地方史料文献丛刊,2006,浙江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0、中古佛经专书专题语法研究,2006,(教育部7+3万)205000-591913
11、今训汇纂(隋唐五代卷下),2011年,11JJD740022
 
著作:
1、《敦煌变文集校议》(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岳麓书社,1990,专著。
2、《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主要编写者),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专著。
3、《汉语俗字研究》,岳麓书社,1995,专著。
4、《唐代文选》(杜牧文部分,与郭在贻合作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
5、《敦煌俗字研究导论》,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专著。
6、《敦煌俗字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专著。
7、《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编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编选。
8、《敦煌变文校注》(与黄征合作),中华书局1997,校注。
9、《敦煌变文、因缘、讲经文辑校》(与周绍良、黄征合作),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辑校。
10、《时空雕塑•敦煌小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专著。
11、《旧学新知》,浙江大学出版,1999年,专著。
12、《唐代文选》(杜牧文部分),江苏古籍出版社,校注。
13、《汉语俗字丛考》,中华书局,2000,专著。
14、《俗字里的学问》,语文出版社,2000,专著。
15、《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语言文字卷》,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5月出版。
16、《郭在贻文集》,主编,中华书局,20025月,整理编辑。
17、《姜亮夫、蒋礼鸿、郭在�先生纪念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月,主编。
18、《高中文言文评注直译(5)》,人民教育出版社等,20039月,评注直译。
19、《高中文言文评注直译(6)》,人民教育出版社等,20043月,评注直译。
20、《浙江与敦煌学——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12月出版,整理编辑。
21、《校勘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4月出版,教材。
22、《敦煌经部文献合集》,中华书局20088月出版,汇校。
23、《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40万字。
24、《敦煌小说合集》(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60万字。
25、《当代敦煌学家自选集•张涌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26、《著名中年�言学家自选集•张涌泉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27、《敦煌写本文献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
 
 
论文:
1.对《唐诗选》的几点意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
2.《杜甫诗选》质疑,《杭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3.《唐诗一百首》注释商榷,《语文园地》,1981年第6期。
4.“不论”释义质疑,《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
5.《宋诗一百首》注释商榷,《语文园地》,1982年第6期。
6. 释“比数”,《人文杂志》,1984年第2期。
7. 评《小说词语汇释》,《文史知识》,1985年第2期。
8. 说“春归”,《人文杂志》,1986年第4期。
9. 苏联所藏说唱佛经故事五种补校,《兰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10. 敦煌变文校读释例(上),《杭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11.敦煌变文校读释例(下),《敦煌学辑刊》,1987年第2期。
12.胡凤丹评传,《浙江学刊》,1988年第1期。
13.敦煌变文校勘平议,《敦煌研究》,1988年第4期。
14.敦煌变文校札,《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15.《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校议(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同上。
16.苏联所藏说唱佛经故事五种校议(一)(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第3期。
17.苏联所藏说唱佛经故事五种校议(二)(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第4期。
18.斯2292《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浙江学刊》,1988年第5期。
19.敦煌变文整理校勘中的几个问题(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
20.翻书偶记,《文史新探》,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1.《庐山远公话》校补(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新疆文物》,1988年第4期。
22.八卷本《搜神记》札�,《洛阳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23.朱丹溪传略,《浙江方志》,1989年第1期。
24.俗语词研究与古籍校勘,《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3期。
25.《金瓶梅词话》词语校释,《杭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26.《敦煌歌辞总编》误校二十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18期,中华书局198912月。
27.“别字”正名,《语文建设》,1989年第4期。
28.“虚成虎”还是“帝成虎”,《文史知识》,1989年第7期。
29.谈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与郭在贻、黄征合作),《辞书研究》,1989年第3期。
30.《敦煌变文集新书》校议(上)(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文献》,1989年第2期。
31.《敦煌变文集新书》校议(下)(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文献》,1989年第3期。
32.《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校议(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33.“押座文”五种补校(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宁波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
34.《欢喜国王缘》等三种补校(与郭在贻、黄征合作),《语文研究》,1989年第2期。
35.《秋吟》和《不知名变文》三种补校(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温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
36.斯4571《维摩诘经讲经文》补校(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古文献研究》,,《北方论丛》1989年增刊。
37.《韩朋赋》补校(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古籍整理》,1989年第2期。
38.《敦煌变文集》底本选择不当之一例(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8期,中华书局1989年。
39.敦煌变文释词(与郭在贻、黄征合作),《语言研究》,1989年第1期。
40.《敦煌变文集新书》读后(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
41.《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校释,《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42.《吐鲁番出土文书》字词杂考,《吐鲁番学研究专辑》,1990年出版。
43.《王梵志诗校注》献疑,《敦煌研究》,1990年第2期。
44.俗字研究与古籍整理(与郭在贻合作),《古籍整理与研究》5辑,中华书局1990年,近代汉字研究(二)转载,商务19994月。
45.《伍子胥变文》校补(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文史》32辑,中华书局1990年。
46.敦煌写本书写特例发微(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47.《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校议(与郭在贻、黄征合作),《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1期。
48.《对<史讳举例>的一条补充》再补,《文献》,1990年第2期。
49.七十年来的敦煌变文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第4期。
50.从动词后缀“子”的运用推测《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3期。
51.《李陵变文》校议(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同上,1991年第1期。
52.《补全唐诗》两种补校,《敦煌学辑刊》,1991年第2期。
53.敦煌变文词语校释(与郭在贻、黄征合作),《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54.《敦煌歌辞总编》校议,《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
55.敦煌写卷俗字的类型及其考辨方法,《九州学刊》(台湾)4卷第4期,1992年出版。
56.《韩擒虎话本》补校(与郭在贻、黄征合作),《古典文献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5月出版。
57.俗字研究与俗文学作品的校读(与郭在贻、黄征合作),《近代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9210月。
58.《汉语大字典》读后,《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63264期,中华书局19921011月出版。
59.《敦煌歌辞总编》校释补正,《敦煌学》(台湾)18辑,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
60.读项楚《王梵志诗校注》,《杭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61.语词辨析七则,《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1期。
62.“�”解诂,《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
63.郭在贻教授治学之道,《文献》,1993年第2期。
64.     辨析,《敦煌研究》,1993年第2期。
65.《金瓶梅词话》词语校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66.俗字研究与大型字典的编纂,《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94年。
67.试论审辨敦煌写本俗字的方法,《敦煌研究》,1994年第2期。
68.“”字探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
69.说“枨”,《研究生论丛》,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
70,俗字研究与大型字典的编纂(),《九州学刊》(台湾)64期,1994年版。
71.俗字研究与大型字典的编纂(),《九州学刊》(台湾)65期,1995年版。
72.研究敦煌俗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73.敦煌文书类化字研究,《敦煌研究》,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卷1996年第4期转载。
74.陈祚龙校录敦煌卷子失误举例,《学术集林》第6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
75.试论敦煌写卷俗文字研究之意义,《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
76.以父母十恩德为主题的佛教文学作品探源,《原学》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77.俗字探源录,《古文献研究》2辑,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78.试论汉语俗字研究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卷1996年第7期转载。
79.敦煌文献校读释例,《文史》41辑,中华书局1996年。
80.敦煌文书疑难词语辨析,《中国语文》,1996年第1期。
81.说“��”,《语文建设》,1996年第3期。
82.《敦煌文献语言词典》补正,《原学》4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你那。
83.《龙龛手镜》读法四题,《潘石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
84.敦煌写卷俗字类释,《敦煌吐鲁番研究论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
85.慧超《往五天竺国传》校正,《书品》,1996年第3期。
85.评《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87.大型字典收载敦煌俗字失误举例,《段文杰从事敦煌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集》,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年。
88.�?�?准?,《语文建设》,1996年第4期。
89.敦煌史话(),《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
90.敦煌史话(),《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4期。
91.敦煌史话(),《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1期。
92.敦煌史话(),《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2期。
93.敦煌史话(),《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
94.敦煌本《文心雕龙》抄写时间辨考,《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
95.《敦煌歌辞总编》误校二十例,《中国博士后社科前沿问题论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96.大型字典编纂中与俗字相关的几个问题——《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读后,《中国社会科学》,1997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卷1997年第9期转载
97.敦煌写本《秦妇吟》汇校,《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4辑,中华书局1997年。
98.敦煌地理文书辑录著作三种校议,《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中华书局1997年。
99.读《八琼室金石补正》札记,《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中华书局1997年。
100.敦煌文献校读易误字例释,《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1.敦煌史话(),《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1期。
102.敦煌史话(),《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2期。
103.敦煌史话(),《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3期。
104.在贻师和“敦煌学三书”——_写在《敦煌变文校注》出版之际,《书品》,1998年第3期。
105.师恩难忘——回顾我的求学生涯,《中文自学指导》,1998年第3期。
106.汉语俗字丛考,《汉语史研究集刊》1辑,巴蜀书社1998年版。
107.敦煌文献校录体例之我见,《俗语言研究》5期,日本东京花园大学禅文化研究所1998年。
108.“”字发覆,《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
109.俗语词研究与敦煌文献的校理,《文史》45辑,中华书局1998年。
110.俗字研究在考辨古籍异文中的作用,《第五届国际汉字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央大学199811月。
111.《尔雅诂林》评介,《书品》,1998年第6期。
112.论吴任臣的《字汇补》,《中国文字研究》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7月。
113.论梅膺祚的《字汇》,《中国语文》,1999年第6期。
114.评《唐五代语言词典》,《敦煌吐鲁番研究》卷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月。
115.国家富强才有学术的昌盛,《时代先锋》,1999年第11期。
116. 评《唐五代语言词典》,《敦煌吐鲁番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月版。
117. 论吴任臣的《字汇补》,《中国文字研究》第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18.现代字源()从“�”到“搽”,《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
119.俗字研究与敦煌文献的校理(1993•香港第34届亚洲及北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敦煌文薮》,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版。
120.现代字源()说“灵”,《语文建设》,2000年第1期。
121.现代字源()“双”字小考,《语文建设》,2000年第3期。
122。现代字源()说“挡”,《语文建设》,2000年第4期。
123.敦煌本《父母恩重经》研究,《文史》49辑,中华书局1999年。
124.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敦煌语言文字研究,《书品》,2000年第3期。
125.二十世纪的唐代文字研究,《中古近代汉语研究》,上海教育,20004月。
126.敦煌变文校读札记,200072526(香港)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中华文史论丛》6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月版。
127.提高敦煌文献整理研究水平的当务之急,《光明日报》,200095C2版。
128.留住敦煌——浙江与敦煌学,《今日浙江》,2000年第191010日版。
129.论《四声篇海》,《文史》52辑,中华书局20008月。
130.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谈敦煌文献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200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卷20017期转载。
131.敦煌故里对敦煌学的新奉献──《甘肃藏敦煌文献》读后,《敦煌研究》,2001年第1期。
132.“坏pi”和”坏huai”,《语文建设》,2001年第12期。
133.我和中华书局一起获奖,《光明日报》,200273A3版,有删节。
134.我和中华书局一起获奖,《我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2年版,全本。
135.师恩难忘--怀念业师郭在�先生,《书品》,2002年第4期。
136.《说文》“连篆读”发覆,《文史》60辑,中华书局20028月。
137.类书引文异同释例,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月。
138.论敦煌写本类书的校勘价值--以《励忠节抄》为例,《敦煌研究》,2003年第2期。
139.日、韩汉字探源二题,《中国语文》,2003年第4期。
140.试谈敦煌文献的价值——以语言文学为中心(日文),《历史与文学之间》,日本劲草书房2003年版,ISBN4-326-80050-X,“历史与文学之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41.大力加强近代汉字的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42.俗字研究在考辨古籍异文中的作用,《钱江学术》第一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10月。
143.试论从事古书校勘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文史新澜》,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11月。
144.敦煌卷子辨伪研究——基于字形分析角度的考察,《文史》65辑,2003年第4期。
145.“捍劳”校释匡正,《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1期。
146.俗语言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读《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项楚卷》,《汉语史学报》第4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月版。
147.敦煌文献密宗信仰研究的开创之作——再读《敦煌密教文献论稿》,《敦煌研究》,2004年第2期。
148.大力加强近代汉字的研究,《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5月。
149.史书俗字辨考五题,《语言研究》,2004年第4期。
150.灿烂的敦煌文化——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谈谈敦煌文献的价值,《浙江与敦煌学——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12月出版。
151.敦煌文献字词例释,《敦煌学》25辑,台湾乐学书局20049月出版。
152.汉语俗字新考,《浙江大学学报》,2005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卷20056期转载。
153.敦煌俗字研究的意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月版。
154.《正字通》对《字汇》的匡正及存在的问题,《中国语文》,2005年第4362367页。
155.敦煌本《楞严经音义》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八卷,中华书局20051月版。
156.汉语俗字续考,《中国文字研究》6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10月。
157.《三国志•步骘传》非伪卷辨,《敦煌研究》,2006年第18284页。
158.敦煌写卷《须大�太子本生因缘》新校,《周绍良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8482496页。
159.简化字探源三题,《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35051页。
160.校勘在大型字典编纂中的作用例释,《中国文字学报》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612136142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卷2007年第8期转载。
161.敦煌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研究,《敦煌研究》,2006年第6149154页。
162.校勘学之功用漫谈,《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书局200612531540页。
163.敦煌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辑校,《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234274页,《2006年度国学》摘要。
164.《敦煌经籍叙录》序,《敦煌经籍叙录》,中华书局20068月。
165.字海释疑铸新篇,《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1期。
166.俄敦18974号等字书碎片缀合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20075月,2635页。
167.敦煌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75月。
168.国学方阵——2006年国学机构工作报告: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2006年度国学》,首都师大出版社20075月出版。
169.关于《佛说父母恩重经》的几种新本子,《转型期的敦煌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月出版。
170.敦煌本玄应《一切经音义》叙录,《汉语史研究集刊》,巴蜀书社200710月出版。
171.敦煌本《字宝》叙录,《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月出版。
172.《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前言,《书品》2008年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月出版。
173.字形的演变与用法的分工,《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四期,200812月。
174.敦煌本《千字文》�录(与张新朋合作),中国俗文化研究,200812月。
175. 读《说文》段注札记五则,《中国文字学报》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812月版。
176.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的典范之作——评《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与陆娟娟合作),《敦煌研究》,20096月。
177.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项楚师的敦煌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78. 敦煌文献整理:百年行与思,《光明日报》20092191011版,《新华文摘》2009年第9期转载。
179.敦煌写本重文号研究,《文史》2010年第1辑。
180.敦煌小说整理研究百年:回顾与思考(与窦怀永合写),《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
181.敦煌文献的写本特征,《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1期。
182.说“卜煞”,《文献》2010年第4期。
183.敦煌写本断代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4期。
184.敦煌文献定名研究,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20104月。
185.简化字与古同形字,《中国文字学报》第3辑,商务印书馆201011月版
186. 敦煌写本标识符号研究,《汉语史学报》第10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月版。
187. 敦煌写本省代号研究  《敦煌研究》2011年第1期。
188. 敦煌文献习见词句省书例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89. 敦煌文献定名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2期。
190. 古代写本钩乙号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191. 古书双行注文抄刻齐整化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192. 3095号背玄应《一切经音义》叙录,《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08年度理事会议暨“敦煌汉藏佛教艺术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11年版。
193. 敦煌写本异文释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月版。
194. 沈善洪校长和《敦煌经部文献合集》,《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1月版。
195.敦煌文献俗语词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
196.地方文献整理的质量问题应引起重视——以杭州出版社出版的《西溪梵隐志》为例(与洪珏合作),《台州学院学报》,20128月。
197. 简化字与古同形字,《中国文字学报》第4辑,商务印书馆20128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3年第1期转载。
198. 敦煌残卷缀合研究,《文史》,2012年第3辑。
199. 在希望的田野上  《光明日报》201281413
200. 地下之新材料耀世界——《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出土文献类项目巡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总497498期,2012年第78期。
201.浙江古代文献的多彩画卷,《光明日报》,20132月。
202.关于宋刘祖尹《题石壁精舍》诗异文的讨论(与王祝英合作),《浙江社会科学》,20136月。
203. 敦煌文献校勘方法例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3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月版,第9-28页。
 
获奖:
1.《敦煌俗字研究》,专著,教育部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奖1998,一等。
2.《敦煌俗字研究》,专著,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1998,二等。
3.《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专著,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996,一等。
4.《汉语俗字研究》,专著,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999,二等。
5.《敦煌变文校注》,校注,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1999,一等。
6.《敦煌变文校注》,校注,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1999,三等。
7.《敦煌变文校注》,校注,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提名奖。
8.《汉语俗字研究》,专著,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995,三等。
9.《敦煌变文集校议》,专著,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991,三等。
10.《敦煌变文集校议》,专著,首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1991,三等。
11.《敦煌写卷俗字的类型及其考辨方法》,论文,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1994,二等。
12.《敦煌变文、因缘、讲经文辑校》,辑校,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提名奖。
13.《汉语俗字丛考》,专著,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2000,一等。
14.《敦煌变文校注》,校注,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2000,一等。
15.《敦煌俗字研究》,专著,第二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语言学奖(2000),不分等级。
16. 《汉语俗字丛考》,专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2001,提名奖。
17. 《大型字典编纂中与俗字相关的若干问题》,论文,浙江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1,二等。
18. 教学科研成果,中国优秀博士后2001
19. 教学科研成果,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
20.《汉语俗字丛考》,专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73日,二等。
21.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谈敦煌文献的价值,论文,浙江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3,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