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新

发布时间:2006-03-02浏览次数:10707

 

姓名:方一新
部门词汇史及训诂学研究室
学历:博士
主要学术经历及方向:中古汉语词汇、训诂学
简历:
  方一新,男,195710月生。1985年在杭州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所长。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成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学科规划组成员,全国训诂学会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汉语词汇和训诂学。出版著作有《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中古汉语读本》(均与王云路合作)、《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等;主编《中古汉语研究》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专著《中古汉语语词例释》(1993)获第五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专著《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2001)、论文《“不听”之“不允许”义的产生年代及成因》(2005)先后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等近十项。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
 
主要科研课题:
1.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史》
2.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古汉语词典》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抱朴子〉词汇研究》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
5.《日藏唐代汉籍写本语言文字研究》(教育部8万+2万)205000-591912
6.中古(东汉-隋)注疏语言研究(2009JJD740015)
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汉佛经译者语言特点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1AYY004,起讫时间:2011—2014,经费:25万
8.今训汇纂(两汉卷)
 
 
主要成果:
专著、编著:
1.《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与王云路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
2.《中古汉语读本》(与王云路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3.《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黄山书社,1997年。
4.《中古汉语研究》(与王云路合编),商务印书馆,2000年。
5.《训诂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6.《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
7.《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主要论文:
1.《世说新语》解诂,《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2期。
2.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收获——读《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王云路合作),《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2期。
3.汉魏六朝翻译佛经释词,《语言研究》,1992年第2期。
4.读《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与王云路合作),《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1期。
5. 敦煌写本《生经·佛说舅甥经》语词琐记,《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6. 东汉语料与词汇史研究刍议,《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
7.《世说新语》�诂,《文史》,第41辑
8. 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札记,《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中华书局,1997年2月
9.  读《世说新语考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
10. 谈六朝史书与词汇研究(与王云路合作),《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45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6月
11.  敦煌变文词语校释,《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2.  六朝史书词语札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13.  从《汉语大词典》看大型历史性语文词典取证举例方面的若干问题,《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巴蜀书社,1998年7月
14. 《世说新语》校释札记,《杭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5. 《抱朴子内篇校释》词语札记,《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16. 《抱朴子内篇》词义琐记,《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7.  关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几个问题,《首届汉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18.  评《佛经续释词》(与王云路合作),《语言研究》,1999年第2期
19. 《世说新语译注》读后(与王云路合作),《书品》,1999年第6期
20. 《异苑》词语校释琐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21.  魏晋南北朝小说语词校释札记,《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2. 《兴起行经》的语词札记,《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3.  东汉六朝佛经词语札记,《语言研究》,2000年第2期
24. 《高僧传》词语考释,《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第一辑,2000年4期
25.  谈六朝史书与词汇研究,《中古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7月
26.  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7. 《观世音应验记》词语札记六则,《中国语文》,2001年第2期
28.《大方便佛报恩经》语汇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29.  词语考证与解释,《古汉语论集》第3辑,岳麓书社,2002年1月
30.  汉语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与王云路合作),《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
31.  六朝语词考释漫记,《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1期
32.  中古汉语词义求证法论略,《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3.  评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与王云路合作),《语言研究》,2002年第4期,。
34.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语言学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35.  蒋礼鸿先生传略,《汉语史学报》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36. 《分别功德论》翻译年代初探,方一新、高列过,《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5期。
37.传统现代融为一体 文献专业生机勃勃——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培养人才的经验和思考(与干亦铃合作),高教与经济,2003年第3期。
38.综合性大学文科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文革”后培养的历届毕业生谈起(与徐婕合作),《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9.  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古汉语研究》,200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卷”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40. “不听”之“不允许”义的产生年代及成因,《中国语文》,2003年6期。
41.  20世纪的唐代词汇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6期。
42. 《兴起行经》翻译年代初探,《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一期,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
43. “文革”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方一新、程若旦、许玲玲,《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44.  从中古词汇的特点看汉语史的分期,《汉语史学报》第4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45.  读徐时仪《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方一新、王绍峰,《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2期。
46. 新世纪汉语史发展与展望,《国际学术动态》,2004年第3期。
47. 王绍峰《初唐佛典词汇研究》序,《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48. 汉魏六朝词语散札,《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9. 《汉语大词典》商补,日本《中国语学研究•开篇》24辑,2005年3月。
50. 阎崇璩《敦煌变文词语汇释》商补,《日本学•敦煌学•汉文训读的新展开》,日本汲古书院,2005年5月。
51. 从疑问句看《大方便佛报恩经》的翻译年代,《语言研究》,2005年第3期。
52. 20世纪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古汉语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
53. 近代汉语“看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与雷冬平合作),《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54.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二《生经》音义札记,《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3期。
55.  人教版高中课本文言文失误举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56.  反义复合词“好歹”的语法化及主观化(与曾丹合作),《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57.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研究刍议,《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58.  题安世高译《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考辨(与高列过合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辑,巴蜀书社,2007年9月。
59. “多少”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认知分析(与曾丹合作),《语言研究》,2007年第3期。
60.  中古词语“护前”、“觉损”考辨,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
61.  题后汉安世高译《佛说女�域因缘经》翻译年代考辨,《汉语史学报》第七辑,2008年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62.  从译名演变看疑、佚佛经的翻译年代,《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3月。
63.  旧题东汉安世高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考辨(与高列过合作),《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64.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以几部断代词语通释和专书语言词典为例,《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65.  评《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与姜兴鲁合作),《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2期。
66.  旧题安世高译《太子慕魄经》翻译年代考辨(与高列过合作),《文史》,2008年第3辑。
67. 普通鉴别词的提取及原则——以早期汉译佛经鉴别为中心,《语文研究》,2009年第2期。
68. 孙诒让《墨子间诂》评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9年。
69. “�”为“�”、“喧”之异体、“娆”为“嬲”之异体说——兼论《大字典》《大词典》“�”、“娆”等字的注音,《古汉语研究》,2009年第1期。
70. “甚至”的词汇化历程,(与姜兴鲁合作),《江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71. 残写本〈世说新书〉校读札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九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72. 《神仙传》的词汇特点与研究价值(与柴红梅合作),《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1期。
73. 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郭晓妮合作),《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3期。
74. 敦煌写卷〈中本起经〉校读札记,《汉语史学报》第九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75. 从词语替换看一卷本〈杂譬喻经〉的翻译年代(与高列过合作),语言学论丛,第四十一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
76. 从〈抱朴子〉4组名词看中古基本词的更替演变,《汉语史学报》,第十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77. “肠”和指称“腹”及其成因(与王云路合作),《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
78. 海外学者对东汉可疑佛经的考辨(与高列过合作),《浙江外国语学报》, 2011年第2期。
79. 从部分佛教惯用语看〈分别功德论〉的翻译年代,《汉文佛典语言学第三届佛典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7月。
80. 从语言角度鉴别早期可疑佛经的方法和步骤(与高列过合作),《宁波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81. 从佛教词语考辨《大方便佛报恩经》的时代(与高列过合作),《浙江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82.《元�言�典》�苴——以《原本老乞大》�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出国(境)经历:
1.应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学长(校长)广部雅昭先生之邀,2002年2月15日至3月31日,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赴日本静冈县立大学作研究工作。
2.2002年8月23日至30日,赴日本名古屋,参加由爱知县立大学主办的国际中国语学会第11届年会,并作“《抱朴子内篇》中的新词”的会议报告。
3.应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化系系主任王德威教授、古汉语协调人刘乐宁教授的邀请,2003年3月26日至4月6日,方一新教授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国际汉语史和古汉语教学研讨会”,并作“从语言学角度看早期翻译佛经的译者及年代”的大会报告。
4.应京都大学中文学科平田昌司教授之邀,2004年7月14日至9月30日,方一新教授在日本京都大学作合作研究,并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大大方便佛报恩经》一类失译经的翻译年代”的学术报告。在日本期间,方一新访问了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并作讲学。
5.应韩国中文学会会长、祥明大学中文系沈禹英教授之邀,2006年6月1日至6日,方一新访问了韩国,出席了韩国中文学会第63次国际学术大会——即“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地域的接近——以江南地域为中心”的学术会议,并顺访了韩国忠州大学、祥明大学和东国大学。
6.应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罗端教授的邀请,2006年9月25日至11月8日,中心方一新教授访问了法国。10月6日,方一新教授在东亚语言研究所作了“早期可疑佛经的鉴别方法”的讲演,与东亚所的贝罗贝、沙加尔、罗端、游顺钊、徐丹等诸位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在法期间,还应邀为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研究生作了“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讲座。
7.应北海道大学文学部松江崇教授之邀,2007年8月17日至9月16日,方一新教授访问了北海道大学,并作短期访问、讲学。在日本期间,方教授还访问了东京、京都、奈良、大阪等地,参观游览了名胜古迹。
8.应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遇笑容教授(Hsiao-jungYu,Professor)之邀,2008年2月10至2月28日,方一新、王云路教授赴美国加州,对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作短期学术访问。在美期间,方一新、王云路教授还顺访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学府。
9.应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主任竺家宁教授之邀,2002年9月30至11月30日,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赴台湾中正大学为研究生讲授中古汉语词汇史等课程。
10.2002年10月17日,方一新教授应邀访问台北,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师生作“大陆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概况”的学术讲演。
11.2002年11月1日至7日,在台湾中正大学参加首届佛教汉语学术研讨会,并作“《分别功德论翻译年代考”的大会发言。
12.应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何大安教授之邀,2002年11月15至17日,赴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参加首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
13.应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丁邦新教授之邀,2004年2月13-17日,方一新、王云路教授赴香港科技大学作短期访问,参加“汉语词汇的演变”学术研讨会,并作“中古时期词义演变、构词途径及结构分析”报告。
14.2005年5月11日至19日,方一新教授赴台湾中正大学作学术访问,在中正大学作了“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的学术报告。同行的还有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教授一起、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沈松勤教授和哲学系主任盛晓明教授。
15.2008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应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竺家宁教授之邀,方一新、王云路教授赴台湾政治大学、法鼓山参加“第三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作“从佛教词语及惯用语看《分别功德论》的翻译年代”和“论佛典对汉语常用词的影响”的大会报告。
 
 
获奖:
1.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证书号:2005356),2005年9月。
2.“不听”之“不允许”义的产生年代及成因(《中国语文》2003.6),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