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所长沈家煊先生将来我中心讲学

发布时间:2007-12-18浏览次数:1513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所长沈家煊先生将来我中心作为期五天的讲学。讲学时间、地点安排如下:

时间:

周一: 1500―1800

周二: 1400―1700

周三: 830―1130

周四:8301030

周五: 830―1130

地点:

周一:西溪校区教学主楼259后面4次的地点待周一讲座时现场通知)。

主题:

语用法的语法化

这门课主要不是讲语用学,而是讲如何应用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发现的一些语用法则――来研究“语法化”,即语法范畴或语法规则是如何形成的。

除一个简单的综述外,其余都是讲解和讨论一些已经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1. Stephen C. Levinson,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Paul J. Hopper & E. C. Traugott, 1993.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沈家煊,1990, 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界,《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26-35

4. 沈家煊,1994,“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5. 沈家煊,1998,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当代语言学》第3,41-46

6. 沈家煊,2004,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243-251

7. 沈家煊,1986, “差不多”和“差点儿”,《中国语文》第6,442-456

8. 沈家煊,1993, “语用否定”考察,《中国语文》第5,321-331

9. 沈家煊、吴福祥等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二)(三),商务印书馆。

10. 吴福祥主编,2005,《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

11. 沈家煊主编,2004,《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

 

讲解和讨论的文章

1. 沈家煊,1995, 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语法研究与探索》第7辑,237-244

2. 沈家煊,1994,“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中国语文》第4期,262-265.

3. 沈家煊,1999,语法化和形义间的扭曲关系,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开拓》,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4. 沈家煊,2004,说“不过”,《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30-3662

5. 沈家煊,2005,也谈能性述补结构“VC”和“VC”的不对称,《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沈家煊、吴福祥主编,商务印书馆,185-207

6. 刘丹青,即将发表,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