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刘丹青教授来我中心作A

发布时间:2010-03-22浏览次数:932

  

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

 

应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之邀,2010315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语文》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刘丹青教授来中心作了题为“汉语特色的量化词库――多/少二分与全//无三分”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方一新老师主持,汉语史研究中心和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的众多师生在行政楼229室聆听了报告。

刘丹青先生主要从事汉语方言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研究,本次报告的题目则首次接触到形式语义学。先生从类型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了汉、英两大语系的量化系统的不同,指出汉语具有多/少二分与全//无三分两大体系,而英语却是典型的三分系统(alleveryeach/someseveral/nonobodynone等),并列举了在汉英对译中量化词翻译失真的大量例证;量化表达有两种策略,即“精确词语的模糊用法”和“模糊词语的精确用法”,这些都跟人类自然语言的表达有关。报告从认知和语义的角度重点分析了现代汉语通语和一些方言中三分量化系统和二分量化系统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用词,例如可能受英语影响产生的全量否定词“任何”,跨越“少―无”界限的谓词后面的“什么”,跨越“多―全”界限的主观量化词“各”、“大家”、“广大”等。报告指出这是一个有待深化的研究课题,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当中。另外,刘丹青先生指出汉语缺少普通语言学的关照,这方面亟待加强,这需要汉语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刘丹青先生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诙谐,一口气讲了近两个小时。方一新老师点评指出:“先生学术视野开阔,理论素养高,善于从寻常处发现研究课题,语料收集不拘一格……”在讨论的环节,师生们与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认为获益匪浅。

 

                                             

 (王浩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