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敬敏教授把“幸亏”类词语分成“幸”、“亏”、“好”三类,并从“条件还是原因”、“偶然还是常规”、“不利还是有利”等三个方面重新审视了流行的权威词典对“幸亏”一词的释义,给出了一个新的较为全面的解释。接着,邵教授描写了“幸亏”词语成句后的三种格式:完整式、前省式和后省式,考察了三类“幸亏”类副词在这三种格式中出现的频率,分析了前发句的不利和有利的语义倾向,探讨了“多亏”“亏得”、“幸喜”、“还好”等词的词性和表义特点。然后,邵先生主要以“亏”为对象,历时地考察了“幸亏”类词语的虚化轨迹,包括“亏”的语义演变、其语义反转的动因、演变的关键年代等。最后,邵老师指出“幸亏”类词语来源的三个历史层次,即古代汉语层次、近代汉语层次和现代汉语层次,认为“幸亏”类词的共同存在,是三个历史层次叠加的结果,它们的共存,原因在于语义相近而用法有异。
邵敬敏教授的学术报告材料翔实、论证缜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报告会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是一场非常精彩的学术报告。演讲结束后,邵教授还就听众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的中国化问题跟听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认为不同的理论、流派应该“共存、互补、相促”才有利于语言学健康发展,与会听众深受启发。(彭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