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学术研究和社会进步活动,积极参与创建共产党,翻译《共产党宣言》,参与编辑《新青年》,创办《太白》杂志,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高校教授,解放后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望老一生追求科学、民主和社会进步,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他涉猎广泛、成就卓著,在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新闻学、美学、语言学、文艺学等方面都多有著译。编纂整理出版《陈望道全集》,既是对望老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也是对我国文化积累的重要贡献。
自2006年开始,作为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的子项目之一,《陈望道全集》的编纂工作启动。该项目邀请了德高望重的夏征农先生和周有光先生担任学术顾问,邀请了望老的高足陈光磊教授和望老的哲嗣陈振新教授作为副主编,在20多位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的通力合作下,经过近4年的辛苦工作,终于在今年5月完成编纂工作正式出版。
《陈望道全集》共分10卷,内容包括语文修辞论(第一卷)、文法论(第二卷)、中国文法研究、因明学概论、美学概论(第三卷)、作文法讲义、修辞学发凡(第四卷)、论说(第五卷)、文艺论、小说、游记、诗及随感(第六卷)、译文(第七卷至第十卷)。
本次编纂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陈望道文集》(四卷本)等(共约150万字)有了很大发展,新收录了散落在解放前各类报刊上的时论、论文等近140篇、部,第一次整理和编纂了望老在三十年代使用的讲义手稿《中国文法研究》等,第一次收录了望老在解放后各类会议上的讲话或报告,第一次收录了《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大纲》、《文学与艺术之技术革命》等译著,等等。这些内容的收录,大大丰富和完善了望老的学术思想与成果,使得望老的学术文化成就第一以最全面完整的面貌展示出来,这必将对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学术史、思想史以及政治史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