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孙朝奋教授来我中心讲学

发布时间:2012-03-31浏览次数:441

 

2012326日下午,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孙朝奋教授在我中心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题目为:“再论汉语动补构式的形成”。

孙教授强调,研究汉语历史语法的变化,首先应从汉语不同时期的句法条件来判断什么是可能产生的变化,什么是不可能产生的变化。他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梅祖麟先生认为动补式产生的原因是起词(V1-V2V2)施受关系的中立化,而孙教授认为上古汉语并列构式制约了动补式的形成,到了中古时期,这种并列构式发生了变化,及物动词可以和非及物动词组合,形成了次级并列,这是发生词汇化的关键。其激活条件是动词及物/不及物的两用性(ambitransitivity),即汉语中某些动词有及物和不及物两种用法。这种句法条件的变化,促使了中心语在前的动补构式的形成。

报告结束后,孙教授就师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与在座的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深入的交流。

孙朝奋教授此次是应汉语史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的邀请来浙江大学讲学。作为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他在汉语历史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等领域多有建树,尤其是在汉语历史语言学和汉语语法化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此次讲学为中心师生们进行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启发良多。(供稿:张静、尚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