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文山博士语言学讲座通知
时间:6月19日(周二)上午10:00 � 11:30
地点:西溪校区教学主楼二楼259会议室
地点:西溪校区教学主楼二楼259会议室
讲座摘要:
汉语存在句一般以“有”开头。“有”在文献中被分析为无定标记或存在算子。但是这两种分析都无法直接解释“有”能够在其后的无定名词短语和语境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综合考察“有”在现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笔者认为句首的“有”仍旧是二元谓词,其第一论元没有直接表达,从而迫使听者一方必须从语境中确定其具体内容,进而导致“有”后的无定名词短语获得“专指”意义。此外,存在句还有其自身的时间语义特性,其中“有”——事件的发生时间不得晚于后续动词表达的事件的发生时间。存在句的时间性质是决定动词能否进入存在句的重要语义因素。
个人简介:
李文山,天津市人,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语言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讲师(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是名词短语的时间语义特征,语义角色-句子成分配位,以及对汉语句式变换现象的动态句法阐释。
欢迎大家参加!
汉语存在句一般以“有”开头。“有”在文献中被分析为无定标记或存在算子。但是这两种分析都无法直接解释“有”能够在其后的无定名词短语和语境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综合考察“有”在现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笔者认为句首的“有”仍旧是二元谓词,其第一论元没有直接表达,从而迫使听者一方必须从语境中确定其具体内容,进而导致“有”后的无定名词短语获得“专指”意义。此外,存在句还有其自身的时间语义特性,其中“有”——事件的发生时间不得晚于后续动词表达的事件的发生时间。存在句的时间性质是决定动词能否进入存在句的重要语义因素。
个人简介:
李文山,天津市人,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语言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讲师(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是名词短语的时间语义特征,语义角色-句子成分配位,以及对汉语句式变换现象的动态句法阐释。
欢迎大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