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15:00,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史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行政楼314会议室举行。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有于珏、任玉函和路方鸽三位同学。答辩主席是王云路教授,答辩委员有陈忠敏教授、方一新教授、黄笑山教授、汪维辉教授和吴义诚教授。
首先进行答辩的是于珏同学,其论文《中国学生英语朗读节奏模式研究——以母语为杭州话的学习者为例》采用先进的语音分析工具(TGA)对20位母语为杭州话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朗读的韵律节奏进行研究,运用试验语音的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英语本族语者与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之间英语朗读语料节奏模式的声学特征差异。其次是任玉函同学,其论文《朝鲜后期汉语教科书语言研究》研究了朝鲜后期汉语教科书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揭示了东北方言特征及其在近代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重价值,探讨了清代东北方言和现代东北方言的关系。最后答辩的是路方鸽同学,其论文《楚地秦汉简牍字词论考》将楚地秦汉竹简作为整体来研究其中的文字语言现象,采用共时描写和历时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选定的七种楚地秦汉简牍作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和研究。
答辩委员会针对这三份博士学位论文,从研究方法、论文布局、论述过程以及研究结论等方面提出一些精当的问题和合理建议,答辩人认真地作了答辩,对于论文中少量尚未研究充分的问题保留存疑态度。整个过程有序进行。最后,答辩委员会经过审慎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同意于珏、任玉函和路方鸽三位同学通过答辩,建议授予她们博士学位。(供稿:黄哲、周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