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先生将来我中心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02浏览次数:612

报告题目:印度学知识与中古汉语研究的关系
报告人:李炜先生
报告时间:123日下午3
报告地点:行政楼314
欢迎参加。
 
附:
 
“印度学知识与中古汉语研究的关系”提纲
李炜
对汉译佛教文献的研究是中古汉语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世界上的佛教文献研究者多年来一直期待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佛教来自印度,对印度学中佛教文献的研究工作有所了解的话,对汉译佛教文献的研究应该是有益的。在传统的历史文献里也有一些词语来自汉译佛教文献,比如《��》、《世�新�》等文�中记有“三�掾”这个典故,有人说“将无同”中的“将无”来自汉译佛经,那么,探讨这些词语的来源和意义就需要印度古代语言的知识。
一,印度古代和中古语言的基本情况
吠陀语 - 波你尼语法 - 梵文 - 佛教混合梵文 - 巴利文
二,四种书写佛教文献的印度古代语言文字
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和�卢文
梵文、巴利文和佛教混合梵文指的是语言。�卢文指的是文字。
婆罗米字和�卢文。
两个在世界印度学界讨论了几十年的问题:
1,印度的佛教文献为什么不易读懂,有没有一部属于释迦摩尼本人语言的“原始佛典”?
2,中国人最早是从哪种语言把印度佛经译成汉语的?
吐火罗语的命名
犍陀罗语的命名
胡语是什么语?
  三,佛经原文(梵文、巴利文)与古汉语译文的对比研究
    1.西方学者于1908年提出进行梵汉对比研究,这种研究有没有意义;
    2.古代汉语译文是解读佛经原文的重要依据;
    3.日本人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根据原文对部分译文做了注释;
4.日本人的《汉译对照梵和大辞典》;
    5.佛经原文是解释汉译佛经语义的依据;
    6. 在经过梵汉对比的汉译佛教文献中可以发现一些难得的语言材料;
    7. 佛经的翻译方法和汉译佛经的语法特点要在梵汉对比中进行总结。
   四,梵文的学习
梵文的教学与研究在欧美国家有很高水平,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研究“译文” 应该懂得“原文”。但是,目前在我们国家要学习梵文的话,要克服一些困难。
梵文教材与工具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