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语言演化模型和特征选取
报告二: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台语支元音系统演变实例
时 间:12月5日(周四)上午9:15—11:15
地 点: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西溪主楼259室)
语言演化模型和特征选取
摘要:演化语言学属于交叉学科,包含了语言学、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多种学科知识,着眼于语言文献材料和田野调查材料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目标是发现语言演化过程中的内部规律和外部影响因素,重构语言早期变化的历史,并通过对语言演变的模型化来探索人类语言未来的演变趋势。近几年,在Science、Nature等自然科学顶级杂志上也刊登了多篇关于语言起源探索、语言演化、语言扩散与语言竞争的研究文章。
语言演变的动态模拟是演化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使用交叉学科的方法对其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演化语言学中另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是语言分类。语言分类是构建语言谱系的基础,但是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将所比较的分类特征赋予相同权重。这可能使得在相同权重下,大量无用的特征信息掩盖重要的内容,最后直接降低分类结果的可靠性。
该报告针对语言演化模型的不同类型,通过多个实例介绍不同模型的优势。此外,针对语言分类问题,该报告将介绍如何基于数据自身特性为语言分类特征自动加权。通过对分类特征的自动加权,可以有效地从特征库中抽取出具有较高分类信息的重要特征,提升分类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报告人简介:
张梦翰(1987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分类和语言演化、实验语音学、语音的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主要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民族语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代表文章有Principles of parametric estimation in modeling language competition、《壮语分区的特征选取和权重量化》。
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台语支元音系统演变实例
摘要:台语是侗台语族的四大语支之一,其分布地域广阔,使用人口众多,是国内外长久不衰的研究热点。表音性的泰文、傣文创于13世纪前后,比原始台语存在的时间要晚得多,因此,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并不能依赖于文字系统。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的方法,能够打破缺乏古代文献材料所造成的制约。以台语代表点的语音对应作为“地理视时”,通过利用自然音变规则的普适性,还原了一系列可能发生过的“历史真时”音变,并以此解释了现代音系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其中,正则元音的演变遵循Labov的链移通则,有标记元音复杂多变,前后元音的音变式呈现出对称性。据此可以解释低元音a的数量异常,部分复合元音的长短对立异常,泰语的ia、ua、ɯa系列元音的来源等。
报告人简介:
韦远诚(1985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台语语音史、汉台语关系,主要成果发表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代表文章有《台语元音的高化、低化及复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