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青年语言学者论坛(一)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张定博士讲座
12月24日下午3:00,“浙江大学青年语言学者论坛(一)”开讲。本次论坛邀请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张定博士在行政楼229室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题目为“语义图模型与实词多义”。讲座由真大成老师主持。
张定博士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类型学领域新的方法和工具——语义图模型,结合实例介绍了近年来语义图模型的研究情况,认为可以尝试采用语义图的视角和框架分析汉语的词汇语义现象,处理汉语实词多义性。接着,张定博士重点分析了汉语中表“穿戴”义和表“追逐”义动词的语义图研究成果。通过对20种语言或方言的57个“穿戴”义动词的分析,他尝试建构出了“穿戴”义的概念空间,进而发现此类动词的语义虽然在各种语言中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但还是能够概括出一定的规律。关于“追逐”类动词,张定博士指出,语言中此类动词常具有多义性,尤其是“追赶”义和“驱逐”义两类,通过对30种语言或方言的50个“追逐”义动词的分析归纳,初步建立了此类动词的概念空间和语义图。他认为,实词多义看起来不像语法词多义那样表现出整齐的规律,但在语义图视角下,实词多义可以获得新的表征手段。张定博士还以建构的概念空间和语义图审视了《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等几本词典中对“穿”和“戴”两个词的释义,指出了其中值得商榷的义项设置,展现了语义图模型对词典编纂的意义。
在座师生也就语义图模型及具体词语的语义归纳等问题与张定博士展开讨论。最后,史文磊老师对讲座作点评,指出语义图模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它可以描写汉语多义词的个性及与其他语言中同类词的共性;同时也指出语义图模型构建过程中转喻的机制、单音节和多音节词语概念空间的分析等问题值得继续探讨。汉语史中心汪维辉、池昌海、陈玉洁、李旭平、罗天华等多位老师参加了此次论坛。通过此次讲座,在座师生加深了对语义图模型这一语言学领域前沿研究方法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供稿:黄哲、陈怡君 摄影:陈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