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2014年中心研究生论文报告会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77会议室成功举办。方一新、黄笑山、汪维辉、池昌海、彭利贞、陈东辉、王小潮、真大成、史文磊等九位老师出席了报告会并担任评委。参加的博、硕士研究生同学有40多名,其中14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经过指导老师的筛选在会上报告了论文。
论文报告会分上下午两场,上午场从8:30到11:40,下午场从13:00到17:00;研究所研究生会的陈怡君同学和李丹芷同学担任主持。以姓名拼音为序,18位同学(其中有2篇系两位同学合作)先后作了报告。前8—10分钟,报告人用PPT进行论文陈述,展示论文的核心内容,后10分钟,分别是点评人和评委老师及同学们提问,报告人现场答辩。——报告论文如下:
边田钢《“废”取代“�”表“废弃”、“大”二义的历史》,点评人谭勤;
陈衡《汉语词长分布历时计量研究》,点评人潘夏星;
李丹芷《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研究》,点评人王芸华;
李雪敏《现代汉语中的日源词新探——以“可能”、“普通”为例》,点评人吴玉芝;
廖秋华《空间量形容词的变读》,点评人谭勤;
林刘巍、张寒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示道义情态[-许可]的“不敢”》,点评人王晓辉;
卢鹭《结合平行文本训释安世高译经词汇举例》,点评人刘哲;
申屠婷婷《“卞”字释义》,点评人郑伊;
孙成娇《英汉“拿”类手部动词词汇化程度及模式对比研究》,点评人王翠;
谭勤《从文献、语言角度看〈佛说十二门经〉的作者》,点评人陈怡君;
王文香《〈近代汉语大词典〉指瑕四则》,点评人郑伊;
王晓辉《程度评价构式“X没的说”研究》,点评人张寒冰;
杨奉联《说“骗”》,点评人李雪敏;
杨望龙《关于“子罕”断句的合理分析》,点评人张雨薇;
杨小龙《多现不是分指:关联线性视角下的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点评人林刘巍;
杨一姝《试论禅宗机锋的混成交际模式》,点评人章敏;
张福通、张寒冰《“尤其”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兼论“尤其”成词时间》,点评人李艳芝;
张雨薇《〈弘明集〉词语校释二则》,点评人杨望龙。
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点评人对论文作了精彩的点评,评委老师们的提问与评论很精当,报告人与在场的硕、博士研究生同学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同学们都表示获益匪浅。
报告会结束后,经过评委老师的集体评议,获奖的结果如下:
博士生:
一等奖:杨小龙
二等奖:边田钢、廖秋华、林刘巍/张寒冰、谭勤、王晓辉
三等奖:陈衡、李雪敏、孙成娇、杨奉联、张福通/张寒冰、杨一姝
硕士生:
一等奖:杨望龙
二等奖:申屠婷婷、卢鹭
三等奖:李丹芷、王文香、张雨薇
最佳点评人:王晓辉、王翠、郑伊、张寒冰。
本次论文报告会,在中心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和同学们的热忱支持与配合之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周密、陈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