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青年语言学者论坛(四)报道 ――苏�博士作《原本〈玉篇〉的避讳及其相关问题窥管》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4-30浏览次数:1321

                                      浙江大学青年语言学者论坛(四)报道

                                  ——苏�博士作《原本〈玉篇〉的避讳及其相关问题窥管》的报告

425日下午3:00,浙江大学青年语言学者论坛第四期在西溪校区人文学院229会议室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苏�博士为汉语史研究中心和汉语言研究所的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原本《玉篇》的避讳及其相关问题窥管”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真大成博士主持,姚永铭博士点评。参加本次论坛的老师还有方一新教授、汪维辉教授、史文磊博士、罗天华博士等。

苏�博士首先介绍了自己在查核《玉篇》引书部分时所发现的一类特殊异文:从—顺、坚—刚、维—纲,接着,苏博士用《玉篇》残卷糸部和《说文解字》的糸部进行对比,发现《玉篇》残卷糸部下未收两个字“统”和“纲”;而此二字较为常用,不应漏收,推断是《玉篇》残卷避梁讳。苏博士接着论述了《玉篇》避梁讳对《篆隶万象名义》、佛经音义的影响。通过查考《篆隶万象名义》中避讳字的情况,他发现《名义》对《玉篇》的避梁讳现象有所继承,佛经音义资料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不过,《篆隶万象名义》也有不避梁讳之处。最后,苏博士提出了两点反思:首先是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古书异文研究的价值得到彰显。在古籍数据库的背景下,发掘异文的可行性逐渐增强,因此异文研究值得重视。其次是将古书作为语料使用时必须谨慎辨别,不能忽略其成书的复杂性。

苏�博士的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就《玉篇》的整理方法等问题与苏�博士展开了讨论。姚永铭博士对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在《玉篇》研究成果已比较丰硕的情况下,苏博士以“避讳”这样一个新角度切入,视角独特,不过在研究材料选择方面也还有可以再考虑的地方。方一新教授肯定了苏博士区分成书年代与抄写年代的做法,认为将原本《玉篇》的定名进行重新思考是有必要的。汪维辉教授则从书法特征的辨识、文字录入的操作等方面给苏博士的研究提供了建议。(周密、陈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