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应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和中文系之邀,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秋谷裕幸教授在人文学院行政楼229室为浙大师生带来题为《闽语和吴语中“若”字的疑问代词用法》的讲座,这也是秋谷教授第四次来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黄笑山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
本次讲座中,秋谷先生主要介绍了在闽语和吴语中,记录疑问代词的“若”字的使用情况,并对其用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在闽语与吴语中,“若”字有四种疑问代词用法,分别为:问数量、哪、什么、怎么。以“问数量”的“若”为例,秋谷先生主要考查了闽东片、莆仙片、闽南片和琼文片方言中“若”的读音,勾画出了“问数量”的“若”的地理分布。同样的,秋谷先生还考察了另外三种用法的“若”在相关方言片区中的读音和用法。最后,秋谷先生谈到,考察中遇到的例外的读音使得分析归纳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因此,他也与在座老师与同学就开展相关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本次讲座不仅帮助同学拓展了方言知识,也引发了大家对于研究方法的思考,同学们一致认为本次讲座使人受益匪浅。
秋谷裕幸[AKITANI Hiroyuki](1963~),1981年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自1989年4月至1993年3月攻读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中文系博士课程。1994年4月起任教于日本爱媛大学。现任爱媛大学法文学部教授。秋谷裕幸教授主要研究汉语方言,特别是南部吴语、闽北方言以及闽东方言的历史音韵,曾多次访问中国相关省市进行实地方言调查。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学论丛》、《语言暨语言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