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研究中心博士生边田钢、孙尊章、田业政和岳晓峰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15-06-01浏览次数:4635

 

2015529日下午13:30,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古代汉语方向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人文学院行政楼314会议室举行。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分别是边田钢、孙尊章、田业政和岳晓峰。答辩主席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黄树先教授,答辩委员有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的曹锦炎教授、方一新教授、黄笑山教授和汪维辉教授。

边田钢的博士学位论文《上古方音声韵比较研究》,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取材广泛,涉及语言学诸多相关学科,其研究成果对汉语上古音,以及文字学、训诂学、方言学、文献学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全面归纳和搜罗了迄今所见的出土文献及其研究成果,经过细密的分析论证,从音类关系、语音条件、音系背景、语音机制等角度,对上古方音的声韵异同进行了探讨。论文运用历史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对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些上古声韵和地域方言特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孙尊章的博士学位论文《〈论语〉中古注疏词汇研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儒家最重要经典著作《论语》的中古注疏词汇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作者利用自建的电子语料库,进行词语分离、数据统计等工作,为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何注、皇疏中的词汇现象进行了细致描写和比较分析,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结论。

田业政的博士学位论文《〈古今韵会举要小补研究》,采用反切系联、反切比较、算术统计、音位归并等研究方法,从声、韵、调三方面对《小补》音系展开系统的研究,归纳出《小补》的语音系统,把《举要》和《小补》分为拟古读书音、趋时读书音和口语音三个层次,理清了《举要》和《小补》的语音性质。论文还对《小补》中的其他语音现象进行了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参考价值。

岳晓峰的博士学位论文《楚简讹混字形研究》,对战国楚简中的文字形体讹混问题展开专题研究,资料收集比较完备,归纳出讹混的不同类型,探讨了讹混的原因和规律。论文将楚简中的讹混现象与传世文献的校读相结合,较好地运用了“二重证据法”,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分析详细,结论可信。

答辩委员会针对这四位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从研究方法、理论探索、论述过程以及研究结论等方面提出一些精当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答辩人认真地作了答辩,对于论文中一些尚未研究充分的问题表示将作后续探索。整个答辩过程有序进行。最后,答辩委员会经过审慎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同意边田钢、孙尊章、田业政和岳晓峰四位同学通过答辩,建议授予他们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