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7点30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吴福祥研究员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229做了题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汉语言研究所汪维辉老师主持。汉语言研究所方一新、黄笑山、史文磊、陈玉洁、真大成、罗天华等老师及校内外数十位硕博士生参加。
此次讲座是对国内外语法化研究理论成果的一次系统、全面、深入的梳理。讲座从语法化研究的定义、研究历史和研究范式出发,认为语法化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回答“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人类语言的语法为什么是以那种方式构造起来的”。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历时语法化研究”和“共时语法化研究”两种研究范式,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吴福祥研究员在报告中还系统梳理了国外语法化研究专家及其理论贡献,认为目前语法化研究的热点有语法化的单向性、语法化与词汇化、语法化与主观化、语法化与构式化等等。语法化研究应该坚持四个取向,一是理论语言学取向,二是语言类型学眼光,三是区域语言学视角,四是比较方言学方法。
最后,吴福祥研究员认为,汉语拥有三千余年连续的文献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方言类型;汉语具有的这种语法化研究的资源优势,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所无法比拟的,要继承和弘扬汉语史研究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国外语法化研究中的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调整研究框架,以期取得更大突破和更优秀的成果。
此次讲座内容翔实、视野开阔,引发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师生从语法化相关术语的不同内涵,共时语法化过程的判定方法,语法化的动因及机制的意义等角度进行了提问并且得到了完满的回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暂告结束,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刘星 图/汉语所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