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上午8点30分,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314室举行。
本次答辩会邀请杭州师范大学徐越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池昌海教授、彭利贞教授、李旭平副教授、陈玉洁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论文答辩会共有十位硕士生参加,他们的姓名、论文题目及导师分别是:
论文题目:《“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光杆名词的语义分析:跨语言认知研究》
答辩人:殷晓烨
指导老师:彭利贞 教授
论文题目:《从叶赛宁诗歌的汉语译谈汉俄颜色词的对比》
答辩人:卡娜
指导老师:池昌海 教授
论文题目:《汉俄服务职业名称委婉语对比》
答辩人:秋莎
指导老师:池昌海 教授
论文题目:《接触视角下的蛮话常用词研究》
答辩人:章才闯
指导老师:李旭平 副教授
论文题目:《杭州方言受事话题与动词重叠的关联性考察》
答辩人:孙钰婷
指导老师:陈玉洁 副教授
论文题目:《韩汉语歧义现象对比研究》
答辩人:黄珠美
指导老师:史文磊 副教授
论文题目:《汉语“这/那”与韩语“i/geu/jeo”的指示功能研究》
答辩人:姜艺恩
指导老师:彭利贞 教授
论文题目:《汉、韩语数量表达对比研究》
答辩人:陈妲淑
指导老师:陈玉洁 副教授
论文题目:《基于语料库的“大概”和“大约”对比研究》
答辩人:莫海德
指导老师:李旭平 副教授
论文题目:《汉韩饮食惯用语的隐喻对比研究》
答辩人:金爱情
指导老师:彭利贞 教授
本次论文答辩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由答辩人进行自我陈述,陈述内容包括论文重点内容、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其次由答辩委员会等老师进行点评与提问;最后答辩人对老师们的提问进行解释与回答。在提问环节,各位老师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点评与探讨,包括概念界定、章节安排、语料的描写与分析以及论文格式规范等细节问题,充分指出了同学们论文中有待提升之处。
参与答辩的同学较好地回答了答辩委员会的提问。答辩委员会经过讨论并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面通过十位同学的论文答辩,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图/文:孙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