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语言学论坛(四)张谊生教授讲座报道

发布时间:2018-06-03浏览次数:1160

    201861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张谊生教授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314举行了题为《述宾还是状中——试论情态特征与句法功能之关系》的学术报告。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言研究所彭利贞教授、陈玉洁副教授、罗天华副教授、浙江科技学院税昌锡教授以及多位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张谊生教授首先对“助动词+谓词”结构进行了阐述。现行现代汉语教材对“助动词+谓词”结构的句法性质界定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是状中关系,另一类认为是述宾关系。根据彭利贞(2007)对情态的分类,情态可以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张谊生教授认为,当助动词(情态动词)表示动力情态时,“助动词+谓词”结构属于述宾关系;当助动词(情态动词)表示认识情态时,“助动词+谓词”结构属于状中关系;当助动词(情态动词)表示道义情态时,“助动词+谓词”结构两种关系都兼具,要分别界定。张教授进一步提出用“XX”格式来分化这类结构的内部关系。

    张谊生教授接着对“X/于”结构也进行了探讨。当“X/于”结构带谓词性宾语VP时,这一结构内部发生了分化。在结构演化过程中,“以/于”由主要附着于宾语转而前附于动词,结构内部关系由“X[/VP]”演变为“X/[VP]”。当动词为单音节时,“以/于”多演变为词缀;当动词为双音节或多音节时,“以/于”多演变为附缀或脱落为零形式。

    张谊生教授的报告例证丰富,论证严谨,语言生动活泼,引起了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彭利贞教授、陈玉洁副教授和多位同学与张教授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摄影/供稿:姜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