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到2018年6月27日,应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和汉语言研究所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冯胜利先生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进行了三场“汉语词汇通史”系列学术讲座,汉语史研究中心、古籍所以及兄弟院校的多位师生参加了这一系列讲座。
6月25日下午4:30,冯胜利教授进行了题为《语体的灭亡与再生与语体语法的建立》的学术报告,由王云路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冯先生首先指出语体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是语言机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五四以来打倒文言文相当于人为地消灭了语言的正式体,这导致了当时语言系统难以自洽。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冯先生引用了大量前修时贤对汉语“困境”的描述和改良意见,形象化总结为:消灭了长衫马褂,只穿背心裤衩是无法迎宾送客的。所以,在语体机制的作用下,人为的破坏只能是暂时的,语体再生是其自身调节的必然产物,正式语体的形成经历了一段跌跌撞撞、蹒跚学步的过程。他认为正式体的诞生借助了一些可以借助的工具和手段拉开与口语的距离,满足表达现代化概念的需要,并尝试性地列举了三项基本原则——提取原则、加工原则、融合原则。综上,语体语法的构建必不可少。
6月26日上午10:00,冯胜利教授进行了题为《语体语法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学术报告,由汪维辉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语体有时空之别,冯先生从历史语体语法研究着手探讨了古代语体语境的发掘和鉴定,并指出语体语法理论为我们研究历史词汇和句法结构及其使用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和领域。动词“种、树”、助动词“合、该”以及一些代词的历时替换正是语体机制下的词汇更替。我们可以用语体义素分析法证明不同义素的组合结构有语体的差别,当语义体现出语距之别时,便有了体的功能。此外句法格式中的词义演变也受到了语体影响。最后冯先生进行了中英跨语言对比得出语体语法具有普遍性。
6月27日上午10:00,冯胜利教授进行了题为《韵律语体语法的范畴与意义》的学术报告,由方一新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语体语法的核心观点是语体不同,语法也不同,冯先生首先举了古今中外口语体与正式体相对照的语例,强调韵律与语法密不可分,并构拟了韵律、语体、句法三维对应模式图,提出韵律语体语法学概念。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冯先生进一步明确了韵律语体语法的范畴,包括音段、调素、音节、音步、节律、核心重音以及语调等的对立。这也得到了语音实验的证实。最后他从正式体没有音律附着成分、文言腔还有诗律等方面说明了韵律语体语法学具有语言学意义。
冯胜利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贯穿古今中外,且语言生动活泼,引起了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师生们获益良多。


供稿:金艺莹 拍照:王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