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宽教授讲座报道

发布时间:2018-10-31浏览次数:1207

 

   2018103018:30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教授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229会议室作了题为《从出土文献看字词关系的历时调整——以“袭”及相关字词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云路教授主持,方一新教授、真大成副教授及几十位硕博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出土文献中的字词关系。黄教授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比较,指出出土文献大多是“同时文献”,相较于传世文献,能更好地反映当时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出土文献中,字词关系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1)“多字多词”到“一字多词”;(2)“一字多词”到“一字一词”;(3)“多字一词”到“一字一词”。

 第二部分以“袭”字为例说明文字定型过程中字词关系的调整。通过梳理殷商到秦代出土文献的用字,黄教授列举了四种“袭”的字形。其中,秦文字只用“袭”,“侵入”“因袭”义皆以“袭”记录。但楚简中不用“袭”,而用“”“”表示“因袭”之义,用“表示“侵袭”之义。黄教授认为,这些字的职能分工在西周时期还是明晰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已经开始相混或进行了调整。而秦文字的资料显示,“袭”已经兼备其他几字的职能,这可能是秦推行“书同文字”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结果。

 黄教授指出,无论从上古汉语词汇发展史、汉字发展史,还是出土和传世文献的训诂、古文字考释来看,立足于出土文献资料来探讨字词关系的历时调整,都是一项颇值得重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讲座引起了在场老师、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陈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