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浙江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系列学术活动——沪杭语言学论坛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1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史研究中心和汉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论坛邀请到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李劲荣、李文浩、张汶静、徐娟娟、朱庆祥五位老师,以及浙大人文学院汉语言研究所的陈玉洁、李旭平、史文磊和罗天华老师四位老师参与,论坛由史文磊老师主持。
首先,由池昌海教授致辞。池老师对上海师范大学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同各位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随后,参会的各位老师开始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内容既有涉及学界多年关注的问题的,如李劲荣老师对“他的老师当得好”这类句式的实现机制做了新的阐释,朱庆祥老师对“有点儿X”“有点X了”“有点小X”几种格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也有涉及跨方言对比的,如李旭平老师总结了瑞安话、富阳话、丽水话和普通话动趋式句法表达的共性和差异,徐娟娟老师通过将丹阳方言与邻近的江淮官话及北部吴语进行对比,结合灰韵在汉语语音史中的演变过程,得出了丹阳的灰韵字五个韵母分属两个语音层次的结论;还有关于量词的,如陈玉洁老师概括了现代汉语中量词的核心功能,李文浩老师关注到词典对时量词的词类标注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史文磊老师考察了“鉴于”介词和连词用法的确立年代和形成过程,罗天华老师通过跨语言的调查对动词重叠式疑问句的特点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张汶静老师详细分析了褒贬义词语的不对称性及其对否定操作的制约。
提问环节中各位老师与在场的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互动。经过一天的学习和交流,师生们都获益匪浅。
(文/谷雨 图/李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