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上午,浙江大学青年语言学论坛系列讲座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77举行,论坛邀请到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龙海平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汉语推测性怀疑句的形成》的报告。论坛由史文磊教授主持,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言研究所汪维辉、史文磊、陈玉洁、李旭平、罗天华等教授和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吴义诚教授出席了论坛,汉语言研究所部分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龙海平教授首先介绍了CTMP(clause-taking mental predicate)的概念及母句假说(Matrix Clause Hypothesis)和Brinton路径(Brinton Pathway),并将其运用到汉语中,提出了联接化路径(Conjoining pathway)来分析汉语推测性怀疑句的形成。龙教授把汉语现代汉语怀疑句分为后接名词短语、后接推测性小句、后接小句表不相信义三类,后两类在是否可以加“这个说法、想法”、是否可以接陈述以外的小句、是否韵律独立、是否可以接“说”、是否只能用于句首等五个特征上存在诸多不同。龙教授接着从插入语外位视角讨论了后两类与其后小句的关系,考察了“怀疑”的历时变化,并做了跨语言比较。
讲座引起了在场老师、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广大师生与龙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讲座圆满结束。
(文、图/李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