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庄初升教授讲座通知

发布时间:2019-04-03浏览次数:481

题目:湘、赣、客方言与“儿子”义语素相关的后缀

主讲人:中山大学 庄初升教授

时间:41日(周一)晚7:00

地点:西溪校区行政楼229

欢迎各位参加。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二�一九年三月三十日

 

庄初升   1968年生,福建平和人,文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2000年以来曾多次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合作研究员。教学之余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以及海外珍藏汉语方言文献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熟悉闽、客、粤方言及粤北土话,对其他汉语方言也有所涉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及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粤北土话音韵研究》《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广州方言民俗图典》《广东连南石蛤塘土话》等著作,在海内外多种专业期刊、集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湘、赣、客方言与“儿子”义语素相关的后缀》提要:

    汉语方言中最常见的名词后缀基本上都来自表“儿子”的实语素,如官话和吴语的“儿”,闽方言的“囝”、粤方言的“仔”(实为“子”)。今天除了“子”缀之外,湘方言最常见的名词后缀还有“崽”类、“唧”类和口姐”类等,少数方言点有“哩”类;赣方言还有“崽”类、“�”类、“�”类、“仂”类、“哩”类、“咿”类、“口姐类和”类等。长期以来,学界对上述名词后缀的来源莫衷一是。本讲座将通过方言比较,论证上述“子”之外的后缀都来自“儿子”义语素“崽”语义上的虚化和语音上的弱化,也简要分析湘、赣方言的“子”缀来自主流汉语。本讲座还将讨论客家方言相对应的名词后缀“子”“哩”“仔”“崽”,首先考察名词后缀“子”的变体及其发展,接着考察名词后缀“崽”的变体及其发展,最后认为客家方言中表儿子义的方言词有“子”“崽”两个,前者是直接承上古而来,后者则是古楚地方言词的遗留,它们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基本上都已词缀化,各种不同的变体正好体现不同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