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少华教授讲座报道

发布时间:2019-05-29浏览次数:476

 

2019528日晚7点,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汪少华教授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229教室作了题为《古籍点校的精益求精——以<周礼正义>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方一新教授主持,汪维辉教授及汉语史研究中心、古籍所的几十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汪教授首先对《周礼正义》的版本进行了简单介绍:1.乙巳本:孙诒让自校定本,1905年铅印,印刷粗劣,字迹不清,不便阅读。2.孙批本:孙诒让在乙巳本上手批修改补充的本子。3.楚本:1931年�湖精舍以楚学社本补校木刻,字大清晰。《周礼正义》的点校本有中华书局1987年(2013年第2版)出版的“十三经清人注疏”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以下简称“中华本”),该本以乙巳本做底本,以楚本做工作本,未见孙批本。2015年,汪教授对《周礼正义》进行重新点校,以中华本为工作本,核对乙巳本、楚本、孙批本,发现楚本误改率超过40%,中华本误改率达到10%。以此,汪教授总结出古籍整理三大难点:误改;破句;引文迄止不清。

接着,汪教授结合自身点校《周礼正义》的经验,总结出了古籍误改的原因:1.不注意校释术语;2.不注意用字规则;3.不注意词义;4.不追究僻义;5.不注意孙氏之校;6.不注意所据版本;7.不据原书改引文讹误;8.不核原书擅改引文;9.所据失实;10.引甲书而据乙书擅改;11.转引而据原书改;12.强求本句字面对应;13.误解所指。

最后,汪教授总结避免误改的三条经验:1.改正从宽,站在对方立场,尽可能探究其所以然,找到其潜在的依据,凡有其依据则不可妄改。2.非所据确凿,不可轻改。3.避免自是而非人。

讲座内容充实丰富,引起了在场师生对古籍整理工作的热烈讨论,在老师、同学们的讨论中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陈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