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下午2点30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苏�副教授在行政楼229做了题为《当我们在谈论校勘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报告。汉语史中心方一新教授、汪维辉教授、真大成副教授出席了讲座,中文系、汉语史中心、汉语言研究所及古籍所的许多同学也纷纷前来聆听。
苏�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学术史研究,近年来尤其关注先秦两汉经典文献、《玉篇》等字书及相关古写本的流传演变问题。此次讲座苏�副教授主要对多年来涉及的校勘工作做了一些经验性的总结。首先他介绍了校勘与汉语史研究的关联,他举了三个例子,洗-洒-�、召-占、�察-探察;接着他举了两个校勘与历史文化关联的例子,其中包括地理知识和历法知识;然后他又介绍了校勘与书籍史的关联,包括重文符号问题和古书流传编纂问题。苏�副教授指出校勘包含考证的环节,但校勘不等同于考证,二者的界限要分清楚。最后苏�副教授提出,作为文本比较法的校勘,必然产生对新材料的诉求。在当今数字化背景下,新材料的采集方式发生巨变,传统的校勘研究也应当予以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在场的师生与苏�副教授进行了互动,各位老师也都提出了自己对于校勘的认识与思考,最终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讲座。
(图/文 陈丹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