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星期一晚7点,汪维辉教授在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名家讲坛作题为《〈论语〉解读》的学术报告。
汪维辉教授以《论语》中7个词句为例,从词语意义及语法分析两方面,深入浅出地考据词义,疏通文意,提供了语言研究的优秀示范。
第一,“学而优则仕”如何理解?汪教授据先秦文献用例指出,“优”是“多,有余”的意思。“优”作为“优秀”解是东汉以后发生的词义变化。
第二,“宰予昼寝”释义历来众说纷纭,汪教授指出,应据《论语》时代的语言事实解释为“宰予白天睡觉”。对于韩愈等以“昼”为“画”之讹的观点,汪教授引用王力先生的观点:“注释古书除非有绝对可靠的证据,宁可依照常义,不可依照僻义。”
第三,“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汪教授引用王引之《经义述闻》的观点,认为“殆”应是“疑”义,文献中可见“疑殆”连用,而这一古义失传久矣。
第四,“诲女知之乎”。此句杨伯峻先生解释为“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汪教授认为杨说增字为训,并且“乎”应是疑问语气词,翻译为“吧”不妥。应承邢�、刘宝楠之说解释为“诲女之言,知之乎?”
第五,“三省吾身”的“三省”释义多有分歧。从《论语》“三+V”用例及上古动量表示法的语法规则看,“三省”应解释为“三次反省”。
第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其中,“平地”的释义有偏正结构与动宾结构的分歧。汪教授指出,从“譬如为山”与“譬如平地”的对举来看,“平地”与“为山”平行,也应是动宾结构,理解为“平整土地”。
第七,“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此句朱熹断为“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解曰:“夫子之言,乃有君子之意。”汪教授指出,以“言”译“说”,于古无据;以“乃有君子之意”译“君子也”,则有增字解经之嫌。
图片
《论语》疑难多多,要正确解读两千五百年前的《论语》,诚非易事。汪教授向在座师生推荐阅读、研究《论语》的重要参考书,如程树德《论语集释》、高尚榘《〈论语〉歧解辑录》、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等,并鼓励在座本科生可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勤加思考,从小问题入手,尝试开展科研实践。
最后,汪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同学就具体例句的解读、异文材料的使用、通假在解释文意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本次名家讲坛在欢快气氛与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