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考释与研究”获结项优秀

发布时间:2021-01-05浏览次数:589

项目名称: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考释与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批准号:15CYY027
所在学科:语言学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张文冠
进行时间:2015.07-2020.08
最终成果: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研究与考释
代表性论文:
1.辞书同形字义例不合举例,《汉语史学报》2020年总第22辑,CSSCI收录。
2.释表鸟名的“猩猩”(��、生生)——兼谈佛源外来词的词义演变,《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第1期,CSSCI收录。
3.《俗务要名林》疑难建筑词语“押壁”考释,《敦煌研究》2019年第6期,CSSCI收录。
4.“逆靼”考——兼谈词语考释中的三个问题,《语文研究》2019年第3期,CSSCI收录。
5.《日用俗字》疑难农业词语考释六则,《中国农史》2018年第1期,CSSCI收录。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中古近代汉语中的同形字,主要从理论构建和个案考释两个方面入手。
项目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上编《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研究》、下编《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考释》和附录《疑难字丛考》。
上编《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研究》,主要是结合实例,首次全面探讨同形字的定义和范围、同形字的研究材料和内容、同形字的产生途径、同形字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同形字的研究意义等理论问题。
首先,对同形字的定义和范围作了界定,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将派生同形、记音字和错字等排除在外。强调同形字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因假借造成的异词同形属于广义同形字的范畴。在研究同形字时,有必要交待所研究范围的广狭,即从产生途径的角度,确定研究对象是哪几种类型的同形字。从而弥补单纯定义的不足,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其次,对同形字的研究史作了回顾,在总结古今学者研究得失的基础上,论证了加强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再次,探讨了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的研究材料和内容,指出在研究时应当全面调查语料,并注意语料鉴别和文字校订;同形字的个案研究则需要围绕着区别异词、追溯本源、发掘新义和辨析伪义等方面展开。又从“造”“借”“变”“混”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同形字产生的途径。系统考察了同形字在时代、地域、阶层和频率等方面呈现出的一些差异,并揭示了同形字所带来的三个影响:将汉字字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导致理解上的混淆和促进汉字的分化。
最后,通过举例,对同形字的研究意义作了详细阐述:从文字、词汇、音韵、语法和方言等角度,对同形字在语言研究、尤其是字词关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总结;根据整理古籍的流程,依次从录文、订讹、辨析异文和注释等环节入手,论述了同形字研究在古籍整理领域的重要价值;针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华字海》等常用大型语文辞书的不足,从补缺、纠缪和辨伪等方面,阐释了同形字研究对辞书编纂的重要作用。
下编《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考释》,从区别异词、追溯本源、发掘新义和辨析伪义等角度,对中古近代汉语中的同形字作了详细考证。例如:“酣”又同“甜”、“�”又同“檀”、“蚯”又同“�”、“舶”又同“泊”、“�”又同“瘸”、“�”又同“�”等。
附录《疑难字丛考》利用排比归纳、系联本字和考察异文等方法,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字书中“音义不全”“构形理据不明”或“形义关系不切”的疑难字作了考证。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是发表在各类专业刊物上的22篇学术论文,其中CSSCI收录12篇。这些论文对中古近代汉语中的同形字、疑难字作了考察。观点受到学界的重视,论文被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之《梁书》修订本、《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蒲松龄〈日用俗字〉的用字类型和特点》等著作和论文引用。
本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专著《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研究与考释》,该书稿依据文献材料,考释了一大批辞书失载的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论文的语料范围并非现有辞书,而是通过考察中古以来的近千种抄本、刻本等第一手原始性资料,发掘了一大批《汉语大字典》等大型字典所失收的同形字,诸如“头(�、�)”“脑(�、胸)”“沪(�、�)”“难(�、�)”和“�(肱、雄)”等。诸多同形字的个案研究,为同形字理论研究和字词关系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个案考释所得结论,也有助于大型语文辞书的完善和文献中疑难字词的解读。

书稿还建立起汉语同形字研究的理论框架,其中同形字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影响、同形字在文字学和词汇学等语言学领域的作用、同形字对古籍整理的价值等理论问题,都是首次提出或者作全面论述。特别是同形字与词汇学研究部分,为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学术增长点,有助于汉语文字学和词汇学研究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