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史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本校前��者�著述要
——兼���界的相�研究及�介
���
内容提要 浙江大���史研究中心十分注重整理出版本校��史�科姜亮夫、���、郭在�、任�善等已故前�著名�者之�著,在��史研究中心以及校内外有��者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成果,受到��界的高度�注和好�。本文�《姜亮夫全集》《���集》《郭在�文集》和《�受室文存》�行了�要�述,�涉及��界的相�研究及�介。
��� 姜亮夫 ��� 郭在� 任�善 ��史 浙江大�
浙江大���史研究中心(以下��“��史中心”)自�1999年11月正式成立,2000年12月入��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研究基地以�,十分注重整理出版浙江大�(原杭州大�)��史�科姜亮夫(1902-1995)、���(1916-1995)、郭在�(1939-1989)、任�善(1913-1967)等已故前�著名�者之�著,在��史中心以及校内外有��者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成果,受到��界的高度�注和好�。本文�此�行�要�述,以作��之�。
由著名�者王元化教授等任����,原杭州大�校�沈善洪教授等任主�的《姜亮夫全集》[1]共�24卷,收�了��所能搜集到的姜先生全部存世著述,包括�著22部,�文集4部,散�各�文章130多篇,以及�存的日�、�信等,大�上按照楚�、敦煌、�言、�史四�列目分卷,�字��1250�。��包括《楚�通故》《重�屈原�校注》《二招校注》《敦煌�概�》《敦煌��文集》《中����》《古���音�》《昭通方言疏�》《古文字�》《甲骨�通�》《����字考》《古���文集》等著作,其中大部分跟��史研究有或多或少的��。��既包括��重新校�的已出著作,也包括此前未曾�集的�篇文章以及未刊手稿。[2]��之“前言”��2��字,�姜先生的生平、��和��的内容及其�值�行了全面而又系�的�述。�如李�勤教授在��的“序”中所云,姜先生在楚��、敦煌�、�言�、�史�方面“都有��人所必�的重要著作,其��之大,乃世人共�”。此外,曾��任姜先生��助手的傅�教授在《�代��史上的��文�》[3]一文中,���之�值作了���睛式的�述,指出姜先生之��“以小�植根基,以史�致宏大,而尤湛深于楚���敦煌�”,可�深得姜先生��之精粹。由於��具有重要���值,加上��精美,�世後�受��界和出版界的好�,於2003年��第六届�家���提名�。
此外,林家�教授所�的姜亮夫先生��精�集《���考》[4],包括“楚��”“敦煌�”“古���古史�”三大部分,收�姜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文28篇,�附有林家�教授所撰的《姜亮夫先生年�》。崔富章教授在��之“前言”中,系�而深入地�述了��所收�文之重要�值。��乃浙江大�“百年求是��精品��”之一�,�世後�受好�,於2009年����地�大�出版社�秀教材���著一等�。�春霞撰有《��佳作 大�精品——�姜亮夫先生〈���考〉》[5],吕�光撰有《�姜亮夫�文精�集〈���考〉》[6],可供�考。
由原杭州大�中文系主任吴熊和教授任主�,��史中心多位�者任�委的《���集》[7]共�6卷,包括《敦煌�文字�通�》《�府�貂》《�篇考索》《商君��指》《�言文字���》《�任�文集》《咬文嚼字》《目���工具�》《古��通�》(�任�善合著)和《集外集》,�字��242�。[8]徐�先生在���所作之“序”中�:“余�之,精��呈,不��年。�呼!�君�不朽矣!”�者所指�的李燕的《���在�言��域的成就》[9]一文,�述了�先生在���、古�校�、���纂、教材��等�域的成就,以及�先生的治�特�和研究方法。�於�先生的研究方法,王�路教授之��可�言�意�,她指出:“在�泛�累的基�上��、横�方面相�合�行研究,�是���先生�十年治�生涯的����,《敦煌�文字�通�》就是很好的�例。�多中古��通��著作都����用了此�方法。”[10]
《敦煌�文字�通�》乃�先生之代表作,��界�其重要�值已�予充分肯定,吕叔湘、周祖�、徐�、�永言、郭在�、��祥、�洽茂、方一新、黄征等�者,以及堪�日本��史研究泰斗的波多野太郎、入矢�高均�表�����,此不�述。�者注意到,近年�有2篇�士�位�文以《敦煌�文字�通�》�研究�象,足�其地位之高。�琦的《〈敦煌�文字�通�〉的�����》[11]一文,�《敦煌�文字�通�》的���象、��内容、���式以及��方法、�����等�行了��系�而全面的研究,指出�氏既�承���了����方法的精�,又���用了�代�言�尤其是�代�����的新理�和新方法。���明的是,限於��的客��件,《敦煌�文字�通�》中的敦煌文�引文基本上�用《敦煌�文集》等校�本,�致其引文有不少疏�之�。�在一定程度上影�了人��《敦煌�文字�通�》的有效利用。��的《〈敦煌�文字�通�〉引文校�》[12]一文,充分利用近年�刊布的大量敦煌文��料,�《敦煌�文字�通�》的部分引文�行了校�。[13]
值得一提的是,�先生的研究重��然在����域,但他在古文��方面也有很深的功底。收入《���集》第4卷的《目���工具�》[14]一�,最初是�先生在原杭州大�中文系��“目���工具�”�程之�稿,曾在�行量�大的《�文��》(原杭州大�中文系主�)1983年第8、9、10、11、12期和1984年第1、3、5期分8次��。���然�有�5�字,��是篇幅�是�名都不起眼,但言�意�,善於�合著者本人的治���和甘苦,融入了�多�人研究心得,通�生�的�例,�授有�知�,介�了目�、表�、地方志、�����、字�����、注疏�注、索引等�型的常用工具�。���用性和可�性很强,特色�明,�具�值,尤其是�於��史、古代文�、古典文��等��的�生和老�十分有用。“目���工具�”�程後�在原杭大中文系(今浙大中文系)分成“目��”和“文��索”���程,由�者任教,每年都�《目���工具�》列��生的指定���。《目���工具�》�行本刊布於上�世�八十年代,《���集》�印�有限�且定��高,�致��流布欠�,�很大程度上影�了��的知名度,故�者建����行本�予重版。另外,收入《���集》第4卷的《校勘略�》[15]一文,�合自己大量的切身��,�述了校勘�校�的内涵,校勘的作用,校勘的方式�内容,校勘的方法以及校勘工作的����等,�用性�强,�於古籍整理��和古文��理�研究具有重要�值。�文�表不久,即被收入武�大�����系於1980年�印的《古�整理�考�料》,後��被作��先生的代表性�文收入胡道静主�的《��大����》[16]和��章主�的《南京大�百年��精品·中��言文�卷》[17]。其後�世的多�校勘��著��文多所引用或�考。[18]
��史中心�涌泉、王�路、方一新三位教授主�的《郭在�文集》[19]共�4卷,包括《���稿》《���》《敦煌�文集校�》(��涌泉、黄征合著)和《��文存》,�字��157�。主�者在���所撰�的��性�强的����字的“前言”中,��深情地回�了郭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述了��的内容及其重要�值。郭先生生前的�友�嘉璐教授在百忙之中���撰序,序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郭先生��人品之敬意。[20]
郭先生的《���》最初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於1986年刊行的。���用性很强,�且注重�魏六朝以�方俗��的研究,�具特色,全�有多所大��其作�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21]��出版後,郭先生�其正文和附�均作了增�。�了使�大�者更好地利用��,方一新教授以郭先生的三本《���》自�本�依�,����行了增�校�,�就是中��局2005年出版的《���》(修�本)。[22]此外,���者李�振、李��翻�的��修�本之�文版,已由��梨花女子大�校出版部於2012年刊行。
列�浙江大�“百年求是��精品��”之一�的《新����稿》[23],由�涌泉教授和郭先生�子郭昊合�。��分�“���”“俗��研究”“敦煌�”“�文�”“附�”五大部分,收�郭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文33篇,“附�”包括�涌泉教授所撰的《郭在�教授�略》和所�的《郭在�教授�著目�》。���弘�郭先生之��作出了新的��。
值得一提的是,�威�教授�著的《����本》[24]、高小方教授等�著的《古代��研究�引》[25],均全文收�了郭先生的有��文。
郭先生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其在���等�域的突出成就一直受到��界的充分好�。�修教授指出:“郭在�在���、���方面,特别是在��俗��考�方面,成�卓著,����,根柢深厚,得到��界普遍好�,是中�人民共和�成立後成�起�的�秀�言�家,可惜于1989年英年早逝。”[26]此外,�振�的《中��言�史》[27],何九盈的《二十世�的�����》[28],裘�圭、沈培的《二十世�的��文字�》[29]、��愚的《20世�的古����研究》[30]和《近十年�近代��研究的回��前瞻》[31],江�生等的《近代��研究的回��前瞻》[32],袁�等的《二十世�的近代��研究》[33],徐��的《古白���研究�稿》[34]《白�俗��研究的百年�程》[35]和《二十世����研究回�》[36],方一新的《中古近代�����》[37]《20世�中古����研究》[38]和《20世�近代��研究概�》[39],王�路的《中古����史》[40]《百年中古����研究述略》[41]和《中古����研究�述》[42],�冀�的《二十世�的近代��研究》[43],高明的《中古史����稿》[44],王��的《近五十年�的中古����研究》[45],史光�的《20世�80年代以�中古����研究的回��反思》[46],�涌泉的《近一�世�以�的敦煌�言文字研究》[47],黄征的《敦煌�言文字�研究的成果�未�》[48],李赴�的《二十世�八十年代以�中�的敦煌�言文字研究��》[49],姚永�、���主�的《多��野中的百部�典——�言文字�卷》[50]等�著,均�郭先生的相�研究成果�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