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前沿与汉语史研究讲坛” 第二讲

发布时间:2021-12-21浏览次数:279

讲座题目:将来时的区域类型与汉语将来时的演变研究——以衡南方言的“去”为例
讲座时间:12月26日(周日)10:00-12: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625 877 404 
密码:63483
主讲人:陈前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对谈人:李旭平 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林华勇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持人:史文磊 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专家简介
陈前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类型学与语法化的角度研究汉语时体问题,近期更关注将来时的问题。著有《语言的理解与发生》(第二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商务印书馆,2008)、《语法化与汉语时体研究》(学林出版社,2017)、《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2021)、译著《语法的演化》(陈前瑞等译,商务印书馆,2017)。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10篇(含合作)发表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讲座摘要

一般认为汉语普通话没有时的标记,但汉语方言报道了一些专门表达即行体或最近将来时的标记。本报告概述时体类型学对将来时的研究成果,简要讨论汉语方言将来时的区域特征,结合实例重点讨论汉语将来时演变的理论意义。主体部分以衡南方言的材料为基础,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探讨湖南境内将来时“去”的语义功能特点和语法化路径。共时上详细描写“去”的将来时语义,概括将来时“去”出现的各类句法语义环境。历时上分析“去”将来时功能的历时来源及其语法化路径,认为完成体应为将来时“去”的直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