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公示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中心姚永铭副教授的专著《〈原本玉篇残卷〉校证》入选。
《玉篇》是梁代顾野王编撰的一部字书,在流传过程中修订(主要是增字减注)不辍,至宋代《大广益会玉篇》定型,而顾氏原本在中土遂湮没不闻。清末黎庶昌、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发现唐抄卷子本,方始传回国内。从辞书史的角度来看,顾野王《玉篇》是《说文》以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古辞书,虽仅存十分之一强,但仍弥足珍贵。
《原本玉篇残卷》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中华书局本和续修四库全书本两种影印本,完整的整理本有吕浩的《原本〈玉篇〉残卷校点本》(见氏著《〈玉篇〉文献考述》附录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虽失校误校之处所在多有,但筚路蓝缕,功不可没。
《〈原本玉篇残卷〉校证》采用语境还原法,充分利用现存中国古籍文献和日本相关材料,对《原本玉篇残卷》逐条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校理,校正了该书在传抄过程中产生的诸多讹误,力图从形音义三个维度全方位找出原书释义的依据以及书证的出处,为读者提供一个完善可靠的版本。
《〈原本玉篇残卷〉校证》主要的工作分为校和证两个方面。所谓校就是利用《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篆隶万象名义》《新撰字镜》等著作以及其他古籍文献,全面校勘《原本玉篇残卷》,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异文全貌;所谓证,就是在校的基础上,利用并不直接相关的文献,进一步判定其是非,指陈其得失,探究其原由,既纠正了《原本玉篇残卷》的大量错讹,还顺带着校正了其他古籍文献的不少讹误。
此外,还有两方面的工作值得一提。一是调整原书的部次字序,如原书�部列于言部之前,而按照形系字书的体例�部当列于言部后,而且续修四库全书本�部标“第九十二”,曰部标“第九十三”,两部之间不当有言部,以原本《玉篇》为蓝本的《篆隶万象名义》言部亦列于�部前,《原本玉篇残卷》言部虽残缺,但明显应标“第九十一”,列于�部前(中华书局影印黎本玉篇言部亦列于�部前)。二是补充若干字头。利用《玄应音义》《新撰字镜》《香药字抄》《香药抄》等中外文献,依据《原本玉篇残卷》体例,补充若干中华书局本和续修四库全书本所缺失的字头。
全书约120万字,预计今年内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