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史读书会”沙龙之六十九:汪维辉《崔世珍笔下的明代中期北京话》

发布时间:2023-06-05浏览次数:53

 




题目崔世珍笔下的明代中期北京话

作者&主讲汪维辉 教授

时间:202366日(周二)18:3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1111


中文简介

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北京话一直是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随着一大批新资料的刊布,北京话的研究又掀起了新的热潮,重点主要集中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这是由材料所决定的),同时也向元明时期溯源,但是由于材料不足,上溯元明的工作并不容易。

在现代北京话的形成过程中,明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元明易代(1368),汉语重新回归正轨,逐渐摆脱“汉儿言语”的影响。随着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1421),通语(官话)也从明代前期以南京话为主导,逐步过渡到清代中期以北京话为主导,期间南京话和北京话在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发生了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北京话。这种融合是渐进的,其中的细节我们还所知有限,需要继续探究。

域外资料在官话史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朝鲜李朝时期最杰出的汉语学家崔世珍(1468[明成化4]1542[明嘉靖21])著述宏富,留存至今者尚多,如《翻译老乞大·朴通事》(1517)、《老朴集览》(1517)、《四声通解》(1517)、《训蒙字会》(1527)、《吏文辑览》(1539)、《吏文续集辑览》(1539)等,其中记录和讨论了大量明代中期(正德、嘉靖年间)的北京话词汇和语音现象,为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真实的北京话留下了一份难得的资料。16世纪上半叶正处于南北官话融合的关键阶段,而反映北京话的资料却阙如。崔世珍正好处于《老乞大》《朴通事》(约1483) 和《宛署杂记》(1593)、《燕山丛录》(1602)中间的资料空白期,因此他所记录的北京口语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旨在揭示崔世珍所记北京话的价值,主要讨论四个问题:1)崔世珍所记是否北京话;2)崔世珍所记资料的特点;3)从崔世珍所记看明代中期南北官话词汇的融合;4)明代中期的北京话词汇在现代北京话里的留存与消亡。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