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庄初升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语料库建设和综合比较研究”(14ZDB103)结项鉴定会于8月28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900室举行。
应邀参加鉴定会的专家组专家有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复旦大学陈忠敏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赵日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谢留文研究员。
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莅会指导并主持会议。
与会人员还有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彦教授,社会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黄骏,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授,汉语言研究所所长方一新教授,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汪维辉教授,汉语言研究所李旭平教授、史文磊教授、罗天华副教授等。
子课题负责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严修鸿教授、中山大学林华勇教授以及课题组核心成员上饶师范学院黄淑芬教授、暨南大学张倩副教授、湘潭大学李莉亚博士、韩山师范学院温东芳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蔡芳博士等参加本次会议,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项梦冰教授、台湾中山大学张屏生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万波教授线上参会。
鉴定会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陈先春副主席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致辞,他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并代表文学院对与会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
冯国栋院长致辞
随后,陈先春副主席隆重介绍了参加鉴定会的专家,推举邢向东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并对鉴定会的流程及要求进行说明。
陈先春副主席对鉴定会流程及要求作说明
第二阶段由专家组组长邢向东教授主持。项目首席专家庄初升教授汇报项目执行情况、主要研究成果以及项目的贡献与不足等。本项目成果包括四方面内容:(一)田野调查,实地调查海内外42个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方言点,获得音频语料及其相应的记音材料近20万条;(二)文献整理,选择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传教士、汉学家编写的13种客家方言文献录入计算机,进行点校、注释,并将所搜集到的71 种 98 册(篇)客家方言文献集成出版;(三)语料库建设,建设数字化介质的“海内外客家方言有声语料库”和“海外珍藏客家方言文献语料库”;(四)综合比较,就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展开纵横综合比较研究。
首席专家庄初升教授代表课题组汇报项目完成情况
阶段性成果《近代汉语客家方言域外文献集成(全50卷)》(商务印书馆,2023年)
在认真审阅结项最终成果并听取汇报的基础上,专家组从调查布点、方言用字、音系说明、记音规范、语图标准等方面进行提问并发表鉴定意见,课题组逐一回应。随后,专家组开展了充分商讨和评议,形成鉴定结论。
专家提问
第三阶段由陈先春副主席主持。邢向东教授代表专家组作总结并宣布鉴定意见。专家组认为,本项目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空前的,是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对客家方言乃至整个汉语方言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专家组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结项鉴定,建议等级为优秀。
邢向东教授宣布鉴定意见
庄初升教授向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致谢,表示将继续补充、核对材料,扩大采集范围,提升研究深度,并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建设。他也对项目原责任单位中山大学、五个子课题负责人和全体课题组成员以及浙江省社科联、浙大社科院和文学院各位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彦教授发言致谢。她感谢各位专家、省社科联和浙大文学院对项目研究的大力支持,也对项目取得丰硕成果表达敬意。她表示,项目结项只是一个分号,未来更要持续发挥研究成果的影响,形成研究团队和研究范式,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张彦教授致谢
本项目于2014年11月获批立项,至2023年5月申请结项,研究工作持续了八年多的时间,最终完成《客家方言调查报告》3卷(超过250万字)以及《客家方言音韵比较研究》《客家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客家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等3部专著(超过70万字)的撰写,建成两个大型语料库,出版《近代汉语客家方言域外文献集成(全五十卷)》(商务印书馆,2023年)等多部著作,在海内外专业期刊、集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另外,课题组还指导完成了10篇以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为客家方言研究培养了许多后备人才。本课题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最大规模的客家方言调查研究项目,是汉语方言学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也是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的一项专题性工作,具有原创性、集成性、创新性。课题着眼于基础研究,广泛搜集第一手翔实可靠的材料,在为客家方言研究界乃至汉语方言研究界提供基础语料、基础理论方法方面有重大意义。此外,课题的调查成果采用网络数据库的形式发布,能够实现其作为重大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公益效能,对于加强大陆客家与港台客家、中国客家与境外客家的沟通联系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