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丨《祝鸿熹文集》出版

发布时间:2023-10-16浏览次数:22

转载丨《祝鸿熹文集》出版

【书名】祝鸿熹文集

【作者】祝鸿熹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9

ISBN978-7-308-24048-2

【册数】全三册

【装帧】精装

【定价】228.00


作者简介

祝鸿熹1933年出生,浙江衢州人。1955年浙江师范学院(原杭州大学前身)中文系本科毕业。1957年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古汉语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受教于姜亮夫、蒋礼鸿等先生。后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辞海》编委暨分科主编、《大辞海》分科主编等,长期担任浙江省语言学会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参加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辞海》修订工作,主编及参编辞书十余种。


内容简介

本书为《浙大学派语言学丛书》之一,包括《祝鸿熹汉语论集》《古汉语常用字词新解百题》《古代汉语三百题》三种。其中《祝鸿熹汉语论集》为语言文字学方面有重要影响的论文结集,主要收录祝鸿熹先生1970年代末以后发表的论文,酌收若干篇普及性学术文章;《古汉语常用字词新解百题》是古汉语普及读物,从古汉语常用语词的辨识、解析入手,联系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熔学术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代汉语三百题》亦是古汉语普及读物,以问答形式介绍古代汉语的诸多基本知识,为学习古代汉语提示要点、解释疑点、辨析难点,并提供学习方法。


《祝鸿熹汉语论集》后记


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由于《人民日报》发表《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同时连载吕叔湘、朱德熙二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研究汉语的热潮。当时我正在念高中,为这一热潮深深吸引,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影响是促使我考入了浙江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院系调整后,我进入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薛声震教授的现代汉语课和姜亮夫教授的古代汉语课是我最感兴趣的两门课。从大学二年级起,我在杭州市设有“语文知识”专栏的《当代日报》上发表了第一批汉语学习的心得文章。本科毕业后,我考入本校古汉语研究生班,导师姜亮夫、任铭善教授引导我走上了汉语史学术研究的道路。这期间,我在上海《语文知识》杂志开始发表论文。毕业留校任教后,为配合教学,面向函授学员和中学语文教师撰写了大量汉语学习的辅导文章。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促使我的写作长期围绕熔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炉的辅导文章的撰写之中。政治运动、上山下乡、文化革命等客观因素致使我未能在学术道路上更深广地有所长进。直至粉碎“四人帮”以后,因为参加省语言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文字学研究会、全国古汉语研究会以及前辈学者纪念会等全省、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才开始较多地撰写正式的学术论文。因此,收在这本论集中的绝大多数论文是70年代末以后发表的。为了全面展示我在学术领域的经历和踪迹,某些属于普及性的学术文章也酌收若干篇(包括作为补白的短文)于此。

出版这本论集的原因有二:一、去年我受延聘结束,正式退休。恰逢我年届古稀,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半个世纪。出文集作为纪念似乎较之聚餐之类更有意义。二、我的同事、学生向我反映,他们看到蒋礼鸿、徐复先生等前辈学者在论著中不止一处提及我的论文,而有的论文不易见到,甚至无法查找。如1964年发表于《语文进修》(《杭大函授》改版,《语文战线》、《语文导报》前身)上的《古人名字相应述例》一文,找遍各图书馆、资料室均不得见,后来在我的书柜底找到了当年编辑部寄我的初校清样,才得以重新整理出来。

当前学术论著出版难是不言而喻的。为使出版单位避免亏损,浙大人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研究所在经费上全力支持,所长方一新博士、副所长俞忠鑫博士、池昌海博士大力促成本书出版。一贯支持学术事业的中华书局慨然应允出版本书。姚永铭博士为我在电脑文字处理上大力协助。以上单位和个人都应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祝鸿熹

2003年春于杭州道古桥


《古汉语常用字词新解百题》序

从古汉语常用语词的辨识、解析入手,自然联系、渗透古汉语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不求系统、全面,但求熔学术性、通俗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炉,这就是本书的宗旨,也是本书的特色。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对古汉语学科的普及情有独钟。从1957年古汉语研究生班毕业留高校任教以来,陆续为配合教学、研究撰写古汉语辅导文章,发表于《杭大函授》、《语文进修》、《语文战线》、《语文导报》(以上由杭州大学出版)、《语文知识》(上海)、《语文建设》(北京)、《中学语文报》(浙江)、《语文报》(山西)等报刊。

由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起,高校文科本专科生、研究生,攻读大专的电大生、函授生、夜大生、自考生、进修生……掀起了学习古汉语的热潮。一个古汉语学科大普及的可喜局面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人们面前。受这股大潮的感召,为配合、补充教材,提高大家古汉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我将撰写的古汉语学习辅导文章结集成了《识字辨词漫笔》一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

退休以后,我对普及工作的热情因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新圃》的盛情约稿而重新点燃。我又在《识字辨词漫笔》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并增添了数十篇,原拟以《识字辨词漫笔Ⅱ》为题,结集成书。现改题为《古语词新解100篇》,交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252637三篇由我的侄女祝柯杨在我的指导下执笔撰写,特此说明。

下面就书名作一番题解:

所谓“古语词”,主要指古汉语常用字、词、成语。重点对人们易忽略、易误解的语词进行说解。

所谓“新解”,新在对流行解释发疑或驳正,也新在从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范围进行说解。至于通过古语词的辨识和解析,自然联系和渗透古汉语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亦属新解。

所谓“100篇”,指本书结集的短文正好100篇,但不等于100则。因每篇涉及的古语词往往不止一则,有时多达十多则甚至数十则。如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00篇可以涵盖数百上千则。


祝鸿熹

200812月于浙大紫金文苑


《古代汉语三百题》前言

我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辉煌成果主要以书面形式保存下来,形成今天我们所说的古籍。这些古籍包含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以古代汉语为载体传承下来。要借鉴、吸收、利用这些古代文献资料、就应当突破语言文字障碍。学习并掌握古代汉语,就是打开文化遗产宝库的一把金钥匙,一个继承发扬古代文化遗产菁华的有力工具。

《古代汉语三百题》是专门为古代汉语学习者所编写的。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古代汉语的诸多基本知识,为学习古代汉语提示要点、解释疑点、辨析难点,并提供学习方法。大多数答问力求简明扼要,篇幅在千字左右。少数答问因为内容的综合性而篇幅较长。实际上长篇的答问可视为若干短篇答问的汇集,如关于文言虚字学习方法的答问,举例列举若干文言虚字的用法,就不再另列有关内容的答问了,以免过于琐细。

本书实有答问不足三百条,“三百”为虚指,姑且命名为《古代汉语三百题》。本书撰写时参考了目前流行较广的古代汉语教材,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以及蒋礼鸿、任铭善合著的《古汉语通论》等。对某些在学术界存在分歧的问题则只做客观介绍,供读者参考。


转载自“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