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丨方一新:蒋礼鸿教授的学术贡献与治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4-04-09浏览次数:10

题  目:蒋礼鸿教授的学术贡献与治学精神

主讲人:方一新 教授

时  间:2024年4月9日18:30

地  点: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313室


主讲人简介:

方一新,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著作有《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中古汉语读本》(均与王云路合作)《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与高列过合作);编著教材《训诂学概论》;主编《中古汉语研究》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大先生生平:

蒋礼鸿(1916-1995),浙江嘉兴人。1916年2月9日出生,因生年是丙辰年,属龙,故自字云从。先生的家庭虽然贫寒,却重视教育。先生幼年便被送入私塾读书,后进入嘉兴教会学校秀洲中学,因成绩出众,毕业后保送进教会大学杭州之江文理学院(后改为之江大学)国文系学习。先生在之江念书时,依靠借债、工读、领取奖学金读完了应修课程,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生曾辗转多地任教,1958年任教于杭州大学中文系,1978年自讲师超升为教授,又任博士生导师,担任杭州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主任。在此之外,先生还曾是中国语言学会、中国训诂学会、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敦煌学会副会长、《汉语大词典》副主编、《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杭州大学敦煌研究中心顾问、“九三”学社社员。

数十年间,先生专门从事训诂研究,沉潜书卷,不骛声华。21岁时,先生撰成《说克》一文,在古汉语的研究领域里崭露头角;26岁时,先生校释《商君书》,三年完稿,该书广采诸家校释成果,而后以己意论定之,于校诂两端多有发明,并于1944年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审议会学术著作三等奖(杨树达、闻一多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先生开始专注于敦煌变文的词汇研究。1959年,先生在这一领域的定鼎之作《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并于1960年二版增订,1962年三版增订,每次都有所增益,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的第四版,篇幅较第三版增加了一倍,一直修订五次,出了六版。另外,先生还写了有关语义、语源的笔记《义府续貂》,写了涵盖古书疑义、目录学常识等诸多内容的《古汉语通论》,并就训诂学与古籍校笺方面的若干问题写过诸多文章,如《淮南子校记》《读〈论衡集解〉》《读〈论衡校释〉》《校勘略说》《杜诗释词》《误校七例》等。

自1958年起,先生开始修订《辞海》。1977年,先生受邀参加了《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工作。在两书编纂期间,先生相继撰写了《辞书三议》《辞书不宜言“本字”说》《说“通”》《悬断与征实》《论辞书的书证与体现词汇源流的问题》,就辞书的编纂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后合为《怀任斋文集》,于199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先生既是一名蜚声海内外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他著作丰硕,桃李亦满天下。他宅心仁厚,对后辈晚生尤其亲切平和,得受先生亲炙的弟子,列听先生授课的学生,无不对先生感怀备至。

1988年,先生被查出患有肺癌,大病之中仍坚持工作。1995年5月9日,终因劳累过度发病逝世。按照先生的遗嘱,“我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将遗体捐献给浙江医科大学”。“春蚕到死丝方尽”,正是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




海报:浙江古籍出版社新媒体部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20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