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 | 杨军:《经典释文》的船禅纠缠及中古两母的流变

发布时间:2024-04-26浏览次数:10

2024422下午苏州大学/安徽大学文学院杨军教授应邀为我中心师生作了题为“《经典释文》的船禅纠缠及中古两母的流变”的学术报告。

本场讲座由真大成教授主持。真大成教授介绍了杨军教授丰硕的学术成果。杨军教授对本次邀请表示感谢,并特别指出同行之间的交流、讨论对于促进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讲座伊始,杨军教授简要介绍了问题的背景。船、禅的分混是中古汉语语音史上的一大难题,相同的材料,有人认为混,有人认为分。其中,《经典释文》中两母的纠缠情况尤其复杂,至今莫衷一是。本次报告以反切分析作为主要方法,对《经典释文》的相关材料进行了重新探讨。杨军教授首先排除了《经典释文》及其它文献过去被误判为相混的一些伪例,得出的结论是:陆德明和徐邈一样,船禅两分。接着,杨军教授对不同注家的反切行为一一进行分析,指出《经典释文》从表面上看船禅纠缠不清,但其中实有多个层次。中古船禅两母曾经发生过两次混并,第一次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其特征是船母并入禅母,同时伴随从邪混并,代表人士为刘昌宗、顾野王,隋唐初的曹宪、公孙罗是此派的余绪。而此间东渡人士及后裔,则保持魏、西晋的船禅两分,代表人物是郭璞、徐邈,陆德明、陆法言及唐初颜师古、玄应则是此派的延续。唐开元初,五臣的船禅再次发生混并,以后司马贞、张守节以及慧琳也都如此,但这是一次自主的音变,不是东晋南朝两纽合流的延续。唐代虽船禅合流,但从邪保持严格对立,直到可洪的时代。唐代船禅合流的原因,一方面是船禅分布不均衡,对立过少;另一方面可能是陈灭后南人大规模北归,语言接触频繁,促使已经非常脆弱的对立最终消失。

 

杨军教授对这一疑难问题的剖析引起了在场听众的浓厚兴趣。中心师生分别就船禅自由变体、汉语史分期、唐代通语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众多师生都对杨军教授的治学精神表达了感佩之情,汪维辉教授特别指出,杨军教授“狮子搏兔”的研究理念值得我们学习。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202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