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古近代音韵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心边田钢特聘研究员应邀与会,并作了题为《试论声符替换的历史音变推力——以东汉谐声构形演变中的字形、语音互动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在谐声字的构形变化中,声符替换的情形非常常见,其背后的动因,除了字形发展自身的规律之外,历史音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替换前后的不同声符存在明显语音差异的情形,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历史音变的信息。只有从历史音变角度入手,才能合理解释相关替换背后的深层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字形、语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报告以“婦”“躳”“恥”“颜”“裘”“枯”等字在东汉时期的声符替换为例,从历史音变的角度,探讨新声符产生、旧声符退出背后的音变推力,以及新、旧声符之间竞争和胜出背后的语音运作机制。报告还指出,个别汉字的声符一变再变,以及部分汉字构形的逆谐声化发展,也都有历史音变在起推动作用,是“字随音变”的表现。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202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