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研读会·2025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4-12-30浏览次数:10


时间:12日(周)14:00

地点:浙大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213教室


论梵汉语言接触中的汉语同步构词

报告人:孟奕辰

汉译佛经文本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既保留了原典语言的某些特质,又融入了汉语古白话的成分是研究语言接触和汉语史的重要语料本文据早期(东汉至西晋)可靠汉译佛经,发现存在因梵汉语言接触而带来的汉语同步构词的特殊现象。王云路(2014:445)指出:同步构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组意义相近的单音词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构成双音词,也表示同样的意思,这就是我们说的同步构词;另一个类型是同义词往往同样与一个语素结合而构成双音词,如甲、乙、丙、丁同义,则均可以与一个词组合成双音词,这也是同步构词。本文所言的语言接触中的汉语同步构词,指的是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表达源语言相同或相似概念时,汉语选择相同的构词方式或者同一个语素结合构成一组义双音具体以早期汉译佛经中时间名词“X时”、动词X和副词“转X/X转”为例,来探讨梵汉语言接触中的汉语同步构词

 

浅谈秦汉楚地方言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遗留现

报告人:马艺萌

“楚地方言词”指在先秦楚国最大疆域内使用并在历代文献中遗留的方言词。据史料记载,先秦楚国的最大疆域包含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重庆、河南、陕西、山东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势力扩展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本文对先秦两汉楚地五百余条方言词在传世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发现其中部分词语的楚地方言义依然集中使用在今南方地区。楚地方言词词义的遗留和影响历时久远,这提醒我们在汉语史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甄别词汇的语料来源、方言性质以及使用地域。




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