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至30日,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华文明研究院、明德书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汉语语法史青年论坛”暨“吕叔湘先生的语言学思想与中国语言学的守正创新”圆桌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召开。中心汪维辉教授、史文磊教授应邀参会并作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正值我国语言学一代宗师吕叔湘诞辰120周年,主办方特别筹划了“吕叔湘先生的语言学思想与中国语言学的守正创新”圆桌会议。会上,汪维辉老师作了《吕叔湘先生对我的影响》的主题发言。汪老师表示自己读过吕先生很多著作,“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受吕先生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吕先生是他学术道路上没有见过面的导师,在某种程度上,他是读着吕先生的著作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回想起来,吕先生对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汪老师从以下侧面作了简述:一、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二、确立正确的语言文字观;三、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四、对语言和语言学的整体认识;五、对语体差异的认识;六、对《汉语大词典》的认识;七、对汉字性质及利弊的认识;八、关心现实语文生活和中小学语文教育;九、语言表达大师;十、吕式幽默和趣味性;十一、提携后学不遗余力;十二、吕著中的白璧微瑕;十三、吕先生留给我们的启示。汪老师希望这次汇报也能够给青年学者更多的启发。
史文磊老师(与北京语言大学谷雨老师合作)作了《从脚本到影像——汉语引语框定语词化模式的古今变化》的主题报告。引语框定语(speech framing expressions/SFE)是指在叙述中引入或伴随直接引语的话语。本报告基于较大规模自制数据库的调查,探讨汉语SFE词化模式的古今变化及其动因。调查结果显示,上古汉语的SFE以言说动词为主,言语行为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倾向于明确表达说话人的意图。与此相对,现代汉语的SFE更多使用“说”类词、方式动词以及用于描述言者面相身势、情绪态度及语气语调等言语外部要素的活动类和情感类谓词,说话人的意图更多地需要读者依赖语境自行领会。以上调查结果支持:上古汉语更倾向于“脚本”型语言,即其SFE为读者提供的是“脚本”;现代汉语则更倾向于“影像”型语言,即其SFE为读者提供的是“影像”。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202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