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办的“章黄小学与中国古典语文学的新展开”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心王诚副教授应邀参会,提交并报告了论文《章太炎〈庄子解故〉析论》(与硕士研究生林妍合写)。
论文指出《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经典,其思想深邃,语言独特,“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历来被视为难解的文学与哲学文本,自郭象首注以降,注庄者或偏重玄理解读,如成玄英以重玄之学融通佛道,或立足章句训诂,如陆德明《释文》广纳异文音义,宋代以后,诸家注释更是歧义纷呈,或囿于学派立场,或根乎学养阅历,往往各执一端,多所偏至。清代以来,考据学兴盛,王念孙、俞樾、孙诒让等以小学校勘、考证字词,章太炎承此脉络而别开生面。《庄子解故》是太炎先生在东京“与诸生讲习旧文”“发正旧诂”的成果,体现其讲学与著述相结合的特点。该书踵继其师俞樾的《庄子平议》,坚守小学传统而又能开出新境,探求和回归《庄子》本真、抉发庄学原旨,对《庄子》文句的解读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观点,虽非体大思精之制,且因文献资料等局限,偶有引证未周、考据未尽确凿之憾,有待后人参稽新出材料以补苴罅漏,但仍是清末民初《庄子》研究的要籍,沾溉后学良多,对庄学影响殊深。《庄子解故》以训诂词义为主要内容,可与章氏早期著作《膏兰室札记》和《文始》参读,三者在材料和方法上存在一定关联,体现太炎先生学术演进的轨迹,即由个别的字词考据引向系统的理论探讨,从而将旧小学改造为语言文字之学。《庄子解故》破文字之扞格,为《庄子》义理的阐发奠定了坚实基础。章太炎在叙言中说:“若夫九流繁会,各于其党,命世哲人,莫若庄氏,消摇任万物之各适,济物得彼是之环枢,以视孔墨,犹尘垢也;又况九渊、守仁之流,牵一理以宰万类者哉。微言幼眇,别为述义,非《解故》所具也。”将《庄子解故》与太炎先生的另一部庄学著作《齐物论释》合观,可以从中体会“训诂通义理”的路径。
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
2025年5月7日